李琴霞青海省格尔木市新村逸夫小学816000
肖像描写是小说中最难的部分。中国旧小说的描写,通常大量细微的服饰描写掩盖了人物的本来面目,即使如《红楼梦》,大量的也还是“遥远背后,百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方腮”、“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若墨画,鼻如悬胆,眼若秋波”,或画腾达之相,或摩美艳之容,或写心术不正之态,都没有透射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停留于外部描绘的状况,在现当代文学中并没有多少改变,强调文艺是“表现”而不是描写的创造诸人自不必说,就是文研会的作家也并不将肖像描写放在要位。只有鲁迅先生,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生动的人物肖像。
鲁迅善于作非静态的描写,即主人公的肖像通过行为冲突逐步呈现出来。试以《阿Q正传》为例:
阿Q的出现是在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后:“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赵秀才长三辈呢。”然后关于形式的冲突中看到他不敢抗争的性格与险恶的处境。
到第二章《优胜记略》,我们终于看到了阿Q这一实体。首先看到的是与他的精神状态一样弱的体质:“瘦伶仃”。然后我们看到了阿Q体质上的弱点:“癞疮疤”。作者并不停留于展示他体质的疮疤,而是为了揭示他精神上的病灶——精神胜利,所以我们一想到阿Q便会想到他的癞头疮,于是就看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当阿Q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终而至于打”时我们看到了他的第三个特征:“黄辫子”。阿Q在形式上被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自然,这黄辫子是瘦伶仃体质的必然产物,与赵太爷们“乌黑”的辫子对比鲜明,看到这条辫子便会联想到他的瘦伶仃。更重要的是这条辫子扎根在他精神的病灶上:“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
到此,阿Q的三个特征在行为冲突中呈现了,这就是:瘦伶仃、癞疮疤、黄辫子。而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方面也被揭示出来了。可见阿Q的外部特征是在与周围环境的冲突中与他的内心世界一起被揭示的。所有这些特征,都是在人物的行为冲突中与人物的性格、精神、命运一起呈现的,看到站在面前的带着毡帽、穿着破夹袄的癞疮疤、黄辫子、瘦伶仃的阿Q,便看到了一个“现代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群像里,闰土与祥林嫂是写得最细的,但都不是静态的一次性完成,而是用叠印的方法,即同时呈现出过去与现在两个肖像,比较着写而揭示出变化。在《故乡》中,作者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这肖像仍然是在行动中展示的。当闰土终于出场时,作者是这样写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润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作者将相隔二十余年的两幅肖像叠印在一起,使读者强烈感受到的是闰土外貌的变化,不仅仅是一幅肖像的孤立的外貌特征。这种变化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辛苦麻木的生活对于闰土的影响,更加使人心惊。通过对比矫捷活泼的少年闰土到石像般的木偶人的巨大变化,揭示了闰土生活的全部艰辛。
鲁迅先生在写人物肖像时,与他小说的简洁一致,用笔是极为省俭的,几乎到了不能再省的地步。大多数情况下,鲁迅并不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而只是画眼睛。他说:“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们不妨来浏览一下这一座眼睛的画廊:“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的转动,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祥林嫂对于人生绝望的眼睛。“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是陈七的精神处于分裂崩溃边沿的眼睛。吕纬甫沉静颓唐,失了精彩的眼睛透射着模糊敷衍的现状。魏连殳“在黑气里闪闪发光”的眼睛,像受伤的狼,分明透射出愤怒与悲愤,带着强烈的复仇情绪。
透过这些眼睛,可以窥见每个人的灵魂、性格与命运,他们的内心世界都从这一扇窗子中反射出来。不难发现,被作者画眼睛的各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作者给予了深切同情的共同悲剧命运的群体。对于小重情节而重性格的短篇小说,没有比画眼睛更简洁、更有力的了,因为没有什么能比眼睛更能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
每当读到黑色人系列时,就不禁会想到藤野先生,他正是“一个黑瘦的先生”。这应该说不是一种巧合。在鲁迅先生的师友中,没有谁比藤野严九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崇高了。他在二十年后回忆他的这位老师时说:“在我所认为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激励的一个。”藤野除了“黑瘦”的特征外,鲁迅先生写道:“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细谷草子也说:“平时,他穿着随便,冬天常常戴一顶草帽。有一次,在火车上,他竟被误认为乞丐。”或许鲁迅先生在写到心目中具有伟大性格的“黑色人”时,便不自觉地将他心目中具有伟大性格的藤野先生的外貌及性格特征赋予了他们。熟悉鲁迅的人,都可以从中窥见他的影子。鲁迅将藤野奉为楷模,除了对他伟大性格的敬仰,也因为他从老师身上照见了自己的影子。不妨认为,这是鲁迅先生深层意识里的自我写照。
鲁迅先生重视人物的肖像描写,在他的笔下,每个人都像活在你的面前,而又无一不切合他们的性格、境遇,无一不折射出时代的、地域的特色,无一不展现着人物的精神风貌。鲁迅先生不仅善于选取人物肖像的特征,而且还善于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法来描写这些特征,从而做到“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