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3种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3种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

赵莹

赵莹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对腹股沟疝、甲状腺和乳腺手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开展管理,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方法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对2012年非干预组232例和2013年干预组388例的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3种I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和术后用药疗程等指标的合理率显著提高,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1.6%降至13.4%,选药合理率由53.8%升至88.5%,平均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6.1%提高到94.2%,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318.62元降至51.16元。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使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质量改进I类切口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31-02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它强调持续不间断地收集资料,进行动态观察,随时对质量管理加以改进。抗菌药物可用于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近年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因此,笔者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2-2013年腹股沟疝、甲状腺、乳腺手术3种I类切口手术病例,剔除术前已有感染症状者(体温>38.0℃或白细胞>10.0×109/L)、术前1周内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共调查620份手术病例,其中,2012年为非干预组232例,2013年为干预组388例,腹股沟疝手术170例,甲状腺手术140例,乳腺手术310例。

1.2方法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作为干预措施,设计调查表,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统一的表格进行调查,采用Excel和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1.3干预措施实施《外科单病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外科单病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开展培训;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CQI理论培训,使其能熟练地应用到抗菌药物管理中;加强监督检查和反馈,每月对3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各项指标纳入医疗质量综合考评体系。

2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620例手术病例中,男性244例,女性376例,年龄0.8~89岁,平均35.5岁。

2.2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指标3种I类切口手术的药物选择、术前给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等指标的合理率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提高,见表1。

表13种I类切口手术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指标对比

2.4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平均每例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为318.62元,干预后抗菌药物费用为51.16元。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按照卫生部要求[1]: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等7类疾病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3种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2年的61.6%降至2013年的13.4%,达到卫生部不超过30%的要求;其中,甲状腺和乳腺手术基本做到不预防用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分别为32%、51%。但腹股沟疝修补术仍存在过度预防的情况,2013年仍有30.6%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原因是部分医师对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担心使用补片的疝修补术如不预防用药,一旦发生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等。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在于手术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生物侵入切口[2],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手术过程及术后换药的无菌技术操作,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和无菌技术操作水平来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

3.2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更合理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时间是关键,适时地给药可使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3],经采取干预措施后,给药时机合理率由干预前的90.2%升至100.0%,均能在术前0.5-2小时带入手术室给药。

3.3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日趋合理干预前3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主要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其中头霉素类占18.2%,第三代头孢菌素占10.5%,而围手术期禁止使用的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占4.2%。干预后选药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占78.9%,未使用第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及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等,选用的品种合理率明显提高,但仍有9.6%违规选用了头霉素类,还需要进一步持续改进和提高。

3.4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缩短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多数手术未能按照卫生部要求在24小时内停用抗菌药物,83.9%的手术术后预防用药超过24小时,24h内停药的仅23例,合理率仅16.1%,个别病例在出院后仍给予口服抗菌药物,国外研究[4]表明,延长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疗程并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反而会增加医疗费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而干预后仅术前0.5-2h一次给药的达80.8%,24h内停药的49例,合理率达94.2%,仅3例用药超过24h,结果表明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明显缩短,用药疗程合理率显著提高。

3.5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明显降低在干预前抗菌药物使用比较随意,术后用药疗程较长,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比干预前减少了267.46元,降幅达83.9%,在住院药费中所占比例明显降低,与文献报道结果接近[5]。

总之,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加强对3种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日趋合理、给药时机及疗程合理性明显提高,说明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对促进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2012-03-05.

[2]王若伦,骆军,陈丽金,等.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干预和评估本院甲状腺切除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J].中国药房,2009,20(8):568.

[3]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10-09.

[4]CoronaA,SingerM.Antibioticprophylaxistopreventsurgicalsiteinfections;shoulditbeprolngedorjustperioperativeandefficacious?[J].MinervaAnestesiol,2010,76(6):389-391.

[5]范国才,吴明东,王卫华.持续质量改进对甲状腺Ⅰ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37-2438,244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课题(Z20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