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抢救预防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产后出血的抢救预防及护理体会

王志芳

王志芳

(娄烦县人民医院0303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找到最佳的护理方法,并总结归纳。方法:回顾分析娄烦县人民医院产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患者中,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是临床医学中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因此,要及时预防和加强护理,减少产妇的病死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021-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剖腹产大于1000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如处理不当,抢救不及时,将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常见原因,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原因。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关键在于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预防及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2011至2013年收治住院的产后出血15例,孕妇年龄19~46岁,孕周30~42周。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3例。出血量:500~1000ml13例,1000ml以上2例。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h内,10例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24h内,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0例,胎盘因素3例,软产道裂伤1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2抢救护理

2.1遇到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情况,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争分夺秒进行抢救[2]。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吸氧,采用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4~6L/min,同时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平稳。

2.2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备血、配血,做好各种检查及相关的术前准备,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呼吸、尿量及宫缩情况,精确测量出血量并做好记录,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并报告医生。正确掌握输液速度,以免输液过速发生肺水肿。

2.3护理人员要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到争分抢秒。根据出血发生的时间,出血的特点,通过各种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若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在按摩过程中须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有利于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2.4产妇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脚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血,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预防护理

3.1产前护理

3.1.1重视产前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做好孕期保健:定期检查,向孕妇宣讲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3.1.2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监测:产前检查时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孕妇加强管理,凡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3.2产时护理

3.2.1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定期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合理使用镇静剂和催产素,使用催产素时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要注意产妇的休息及营养补充,加强心理护理,与产妇多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排空膀胱。若需使用降压、镇静药物时,要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3.2.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正确指导产妇适时使用腹压,科学接生。在分娩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留置针),便于及时给药及补液。分娩时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提高接生技术。还要严密掌握剖宫产及会阴切开的适应证及时机,并注意止血,术后及时缝合止血。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如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等高危因素,做好及早处理准备。可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即予宫体或宫颈注射催产素20U,米索前列醇400μg入肛,或卡孕栓2枚舌下含服,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待胎儿娩出后,立即置有刻度标志的产盘于产妇臀下,采用容积法监测阴道出血量,再进行脐带处理。

3.2.3第三产程:要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在胎盘未剥离前,避免过早粗暴地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可在娩出前肩时即给予缩宫素,及时钳夹、切断脐带、并适当牵引脐带。主动协助胎盘娩出。若阴道出血多或胎儿娩出后10~15min胎盘尚未娩出者,均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可疑或胎盘胎膜残留者,应急时清理。

3.2.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小时。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期,胎儿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血肿,及时缝合止血,一般产妇在分娩后常规留产房观察2h,每15~3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按压宫底、观察宫缩、膀胱充盈及阴道流血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倾向,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

3.3产后护理

3.3.1准确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h阴道出血量超过200ml,不管原因如何,均应先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并进一步检查原因做相应处理[3]。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或形成尿潴留。协助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有利于母婴情感交流,使产妇心情愉快,减轻产后疲劳感,预防因精神紧张,身体疲劳所至的产后出血。同时,通过吸吮乳头,可反射性地刺激垂体分泌释放催产素,从而促进子宫收缩。还要鼓励产妇多进食水,以保持体力。

3.3.2做好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的同时,安慰患者并给予解释,对患者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的心理,保持镇静。同时及时向家属讲解产妇的病情变化,取得家属的理解信任和配合,使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3.3预防感染:由于产后出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染,所以产后应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保持产妇的会阴部清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恶露情况,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3.3.4病情稳定后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4护理体会

4.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发生的并发症,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产前认真及时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做好产前、产时的检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正确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病率。

4.2产后出血的抢救重在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因此,认真细致的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高效的补充血容量,积极寻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4.3抢救中的严密组织管理,明确分工是抢救有效迅速的保证。

4.4扎实的业务基础,过硬的技术操作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何仲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