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约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因素及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3

浅析制约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因素及创新

伍慧黄飞

伍慧黄飞(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广西贺州542800)

摘要:近年来,为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带动了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由于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展而对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笔者认为,要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处理好规模扩展与教育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制约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因素和创新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新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制约因素创新

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教学管理更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弊端

1、机械化的陈旧管理模式

(1)形式化管理——“数”本位。现在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是各种评估的重要指标,人数达不到就不可能达到评估的标准化。所以中职学校的领导老师都在招生人数面前顶礼膜拜,异化为“人数”的奴隶。为了保住生源的不流失,教学管理在变得无助,领导、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稳住生源,对教学管理来说只是一种软实力,可抓可放,可紧可松,甚至纸上谈兵。

(2)刚性化管理——“章”本位。不少中职学校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见,在领导者看来规矩越多越好,把规章制度细化了再细化,使得教师和学生没有一点自主性,学校俨然成了程序化、机械化的管理,学校重章法不重人情,从而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领导忙于考核,教师疲于应付。这种教学管理看是有章可循,但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现状。

(3)人治化管理——“权”本位。“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观念潜伏在不少管理者的脑海中并不少见,从而排斥了教育民主化和科学化,出现了权威主义。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科书是权威,崇尚权威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斥退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学校需要权力,但这种权力只能是服务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而实质上现在的很多“权本位”使师生产生了恐惧。

(4)功利化管理——“利”本位。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招生难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留住招来不易的学生,保住这份成效,学校的许多工作、管理都只在口头不见行动,只要保住学生不流失,就是学校的最大利益,。“学生就是上帝,就是学校的衣食父母”这种思想,让教师失去了教学理念,只要哄住这帮学生不走,就保住了这份工作和保住了这个学校。在这种利益驱动下,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5)标准化管理——“管”本位。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规章制度的制约,但遗憾的是,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千方百计地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结合量化管理和奖罚制度的实施,学校几乎把教师和学生当成了管教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质属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在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在多年来的中职传统教学中使很多教师都墨守成规,即使有再好的先进教学管理和理念也只能“胎死腹中”,很难得以实施和推广。

2、专业教学计划管理不够规范

(1)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严谨。很多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拍脑袋”计划,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对岗位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顾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2)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执行不够严肃认真。一些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完成教学内容规定的教学任务,有些甚至是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教完。极个别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既没有按照专业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顺序进行,也没有遵循中职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规律,而是根据教师和设备等现实条件,能够开什么课就开什么。

二、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制约力

1、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

理念乃行为之首,有什么样的理念就必有其相应的行为。理念与管理,前者是理论性的,后者则是实践性的,但二者彼此不能相互分开。管理理念陈旧也会使管理制度跟不上步伐。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人们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但要创新就一定要有新的理念,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他校之“项背”了。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特别是对学校管理者而言更为重要,学校管理者没创新理念,管理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2、校园文化约束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渐形成的,与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观、信念密切相关,是老师群体的行为标准与共同价值观,即大多数人的共同想法、目标以及行为方式。它稳定、持续,深刻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观念、行为,改变它相当困难。当创新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试图让若干个体接受创新思想,改变其行为时,即使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教师群体的习惯、工作节奏和潜规则等文化势力也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约束力,令个体孤立无援而“窒息”,除非有教师想成为“另类”。

3、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教学管理滞后

中职学校近年来专业的变化性太大,在师资紧缺的中职学校,学校领导也就“赶鸭子上架”了——教师也随着学校开设的专业变化而转型。所以相当部分这样的老师,要在他们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懂的情况下进行新的教学课程。“隔行如隔山”,那只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教学方式方法简单,照本宣科,更谈不上有几个能独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有现代职业教学管理的理念。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学管理思想的束缚,教学方式方法多是沿用过去旧的教学管理模式,加上不肯动脑筋,不善于探索和总结,造成很多老师从事一辈子的教育教学,到头来没有总结和发表过属于自己独到见解和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和教学论文。教师“关门教书”,学校“封闭管理”,不仅使中职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和时代气息,而且成为严重制约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瓶颈。

三、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准确地概括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现实环境也不例外。时代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值,这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机遇,当然也必然要求我们学校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以顺应潮流。

2、创新是课程改革的新呼唤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的实施和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涉及到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涉及到教法和学法的改革等,与之相适应的,也就要求教学管理制度同步跟上。课程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引领,改变学科型课程是职业教育实训场地建设、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化教学情境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转变、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牛鼻子”。

3、创新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新需要

在今天多样化和可变性的教学大纲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决策者,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管理实践中积极寻求对策,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在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充分掌握教学的自主权,不断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些在教学管理创新的环境下,更有利于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

四、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模式及实践

1、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任何时候只要坚持这一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发展,革命就能取得胜利。在新旧教育体制的转型时期,中职教育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和磨合期,中职学校必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学生自身等实际出发,确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紧密围绕“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的培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把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把培养做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努力营造一个相互渗透、齐抓共管的育人体系和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特长爱好,制定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作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

2、整合思想,创新管理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每个教学步骤规范有序的有机合成。因此,强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特别是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标准。科学、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而制度的落实必须有一系列的检查监控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制度监控标准应在学校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制定和完善。特别是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等制度改革。应体现规章制度、监控标准的实用性、可行性,使教学各环节有明确的规定和评价检查标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为顺利实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的规范奠定基础。

(2)完善管理组织,为系统管理服务。制度的制定需要人来执行。强化过程管理,必须完善各种管理组织。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管理资源,不断探索教学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努力形成自己的管理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从组织上使教学管理细节化、达到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序化。

(3)推行弹性学制,营造创新性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弹性学制有利于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弹性学制是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激励、竞争机制。因此,必须加大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力度,结合适合现代中职学生特点所制定的教学大纲,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实际的“学分制”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不足的压力,也可解决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实现他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加紧制定和完善“学分制”教学改革,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紧迫任务。

(4)监督检查教学质量的好坏。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坚持教学过程评价,强化过程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人本管理,走向开放

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本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决策的执行者。

(1)师生参与管理。温总理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教学管理不只是领导的事,要开放到人人参与管理,教师和学生拥有充分的决策、监督等参与权力,管理者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为加强引导和服务,大力倡导师生参与管理。这并非削弱管理者的权力,而是建立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以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应当注意的是,教、学、管三方的权力制衡具有目的共同、手段互助、交往平等等特征。创设和谐的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生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乐园,这种积极、合作创新的精神,最终将造就充满个性的校园文化。

(2)人人团队协作。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从此可以看出,一个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上也不例外,教学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需要信息的交流、理论的引领、智慧的汇集、经验的共享和彼此的信任与支持。校长同教师之间除了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外,更是同事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强调发扬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创新,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地成长;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不再是统治者、裁判者,更多的是作为辅导者、引导者、同行者。——那整个校园焕发着生命和谐的活力,改革创新的力量也是“其利断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管理创新与发展需要我们顺应时代的潮流,向前看,向前走,顺势而动,“与时偕行”,不断提高驾驭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兴国江芳主编《课程改革与管理制度创新》.合肥市回龙桥路1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1次印刷。

2、张延明《建设卓越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2版。

3、张延明《易经——变革的真谛》.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4、李进《教育领导智汇》.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