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貌以山地为主,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冬暖夏凉,十分适宜黑木耳栽培。2008年全县生产袋栽木耳5.95亿袋,产量2.4万吨,占全国黑木耳产量的五分之一,被国家食用菌协会确定为全国十大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一、袋栽木耳小孔栽培技术现状
东宁县袋栽黑木耳生产以大孔技术为主,在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总量、忽视质量,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这一问题被越来越多的耳农和广大食用菌研究人员所重视。2005年,开始有耳农采用小孔栽培技术,生产的木耳品质好,售价高,但产量低、费工且技术难以掌握。几年来,在广大耳农不断探索、改进的基础上,这一技术日趋成熟,产量不断提高,工艺不断精进,已达到推广应用阶段。2008年,全县采用小孔栽培技术生产袋栽木耳8000万袋,生产的木耳质量高、行情好,效益可观,得到了全县耳农的普遍认可。
二、小孔栽培技术与大孔栽培技术比较
采用大孔栽培技术生产的木耳朵大,根部呈疙瘩状,产量高,但销售困难,价格低。小孔生产的木耳为单片、碗状、根小、色黑、质厚、产量略低于大孔,市场畅销且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三、小孔栽培技术要点
1.菌种、菌袋的选择
菌种要选择出耳齐、产量高、开片、耳厚色黑呈碗状、耐高温高湿、不易流耳的品种。菌袋要选择薄且拉力强、与菌丝亲合力好、袋料不易分离的袋,小孔栽培最忌袋料分离,同时因袋薄要注意不要涨袋。
2.制菌方法
一般采用免颈圈倒置法,即:装袋后,在菌料中间打上孔,并将料上面的袋向中间折并顶入孔中,然后用棉塞或菌棒将孔堵上。蒸菌时将菌袋倒置,使菌料上下水分均匀。出锅后待温度降至25℃以下时,将菌种接到孔中。因接菌时避免了菌袋的活动,菌种从中间向外生长,所以上下菌龄一致,一般不会出现袋料分离。养菌时要立袋单层最多双层摆放,同样是为了避免袋料分离。
3.菌袋打孔的孔径、孔数
使用钢筋磨成三棱形制成打孔器,三棱形打孔器可避免打孔后塑料收缩孔径变小,效果要好于圆钉打孔。孔径为0.65-1cm,深0.5-0.8cm。孔径小出耳品质好,产量偏低;孔径大产出木耳根大,需撕片,产量高,风险小。每袋打孔数60-80个,要根据菌袋和孔径大小灵活掌握。
4.管理方法
小孔栽培摆放后的管理方法同常规。催芽可采用室内、大棚、室外集中等方法。室内催芽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室外催芽要注意保湿。浇水前期勤浇、少浇,中期干湿交替,后期少浇,同时要结合天气温度、温度、菌袋及出耳情况。木耳长至3-4cm时要及时采收,可采大留小分批采收,也可一次采收。
四、小孔栽培技术推广
1.加大宣传,转变观念
目前,许多菌农对小孔单片木耳栽培技术的认识还有一些误区。一是认为产量低,二是感觉采摘费工,三是认为技术不好掌握、有风险。对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新闻和专题节目,做一下对比,让菌农知道:采用小孔栽培技术是省工而不是费工,是效益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
2.继续加大小孔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
要组织技术人员加快对地栽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的研究,搞清影响单片木耳产量的因素,研究提高单片产量的办法;弄清单片、多片与菌种和栽培技术的关系,进一步规范小孔单片木耳栽培技术规程;还有:一个菌袋打多少孔更科学、更适宜,袋料分离影响小孔单片栽培出耳的问题怎么解决等等。
3.举办培训班
在全县范围内举办小孔栽培技术骨干培训班,对各行政村的村干部和黑木耳生产大户进行培训。认真分析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形势和发展小孔木耳的迫切性,小孔木耳栽培大户结合自身生产实际现身说法,传授小孔栽培经验,技术人员讲解小孔栽培的技术要点。迅速推广普及黑木耳小孔栽培技术,在全县掀起发展小孔木耳生产的热潮。
4.建立黑木耳小孔栽培示范区
在绥西、岭西、石门子等黑木耳生产专业村建立小孔栽培示范区,按照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生产、高效益示范的原则,以《无公害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为指导,通过统一采购菌需物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培训,将木耳生产纳入到组织有序、专业服务、规模发展的轨道上来。
(作者单位:157200黑龙江省东宁县林业局、东宁县通沟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