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吴冬海

吴冬海(浦北县金浦中学广西浦北535300)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但这个脆弱、好奇、缺乏社会经验的特殊群体,越来越频繁地与“网瘾”“网络犯罪”“网恋”等联系在一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强化德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及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6-160-01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中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使得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但是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一切是非善恶同时存在,对高中学生的思想、生活与学习造成很大的冲击,对高中学生正在形成中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令教师和家长不得不深思。信息技术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场所,与此同时信息道德教育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信息道德教育与信息技术课堂的关系

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信息道德的三个层次,即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关系、信息道德活动。

1、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信息道德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预期的教学目的进行了说明,信息道德教育贯穿了这三个维度,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时刻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进而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2、信息技术课堂是高中生信息道德得以发展的舞台

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就是讲信息技术教学对高中生信息道德的形成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和利用技术的过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技术课堂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舞台。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信息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没有掌握好信息道德教育时机

尽管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学科教育中的地位逐步在提升但是侧重点更多的是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这三个方面,对于信息道德的教育仍然没有可到实质性的落实。在很多的调查中现实,一线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信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将其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信息道德教育的时机。

2、教师没有认识到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生是一个心智趋于成年的群体,他们不再认为自己的学习应是一个被动的接纳过程,更多的应该是发现学习或主动地形成认知需求,在这样的一个认识情况下,教师将信息道德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甚者会做出一些与教师要求相悖的行为以发泄自己对教师的不满。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信息道德

1、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做到有的放矢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部分明确地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要求“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实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信息道德作为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便有了指导方向。

2、在教师课堂行为中渗透,做到言行身教

信息道德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更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优秀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和有益影响。例如课结束后,教师将自己座位的椅子摆好,再下课。然后让学生也各自将自己的座位摆好,让机房的椅子始终处于整齐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学着教师自觉地摆好椅子。再比如,在“文件夹管理文件”的教学过程中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类管理文件的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教师建立一个文件后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每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环节中自身的表率作用。

3、在课堂案例中渗透,做到情景学习

案例的引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案例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信息道德。案例内容影视符合信息道德要求的,可以让学生从中意识到信息道德的重要性,使其感悟信息道德关系的复杂性,并可以从案例中的实例得到经验,以规范自己的信息道德行为。

4、在课堂讨论中渗透,做到加深认知

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工作,不能仅仅靠几节课来完成教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讨论课”的方式来辨明是非。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事先准备一个信息伦理道德问题的典型事例(比如软件盗版、信息安全、网络诈骗、QQ盗号、聊天交友等问题),当课堂正常任务完成后,就组织学生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教师给以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在讨论中会逐渐提高认识,深切感受到遵守信息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有些感悟深刻的学生,还会成为教师的好助手,帮助老师影响和教育更多的人。

总之,信息道德教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要将信息道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而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信息道德教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信息道德教育渗透,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等.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广东教育,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