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光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276023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10u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缓慢静注,1次/d,α硫辛酸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神经传导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P均<0.01),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明显(P均<0.01)。结论在临床上应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患者疗效满意。
关键词:前列地尔;α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复杂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又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大约有2/3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PN[1],通过复杂的感觉神经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其发病率可达90%[2],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我们应用前列地尔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DPN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90例均为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39-78岁,平均(51±8.5)岁,病程6月至10年;入院前血糖控制基本稳定,空腹血糖在7mmol/L左右,餐后2h血糖1l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7%左右,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77例。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青光眼和出血性疾病者不纳入本研究。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维生素B1、甲钴胺)4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α硫辛酸)48例。治疗期间原有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不变,避免应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和纤溶药等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监测血糖、血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两组间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DPN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DPN诊断标准:①有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肌无力等;②深浅感觉明显减退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异常;④排除有以下疾病者:脑血管病史、腰椎病史、中毒性末梢神经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脉管炎、足溃疡、感染及水肿。
1.2治疗方法两组均予糖尿病饮食、体育运动,根据血糖水平选择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均口服维生素B120mg、3次/d,甲钴胺500mg、3次/d。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10u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缓慢静注,1次/d,α硫辛酸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神经传导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跟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症状减轻,跟膝腱反射较前敏感,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下;③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跟膝腱反射及肌电图无变化。
1.4统计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分别为12、10、20例和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2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两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包括血管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及遗传、免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近年来糖尿病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学说提出,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是导致包括DPN在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共同机制[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过程中微循环病变是重要因素之一。前列地尔为血管扩张剂和抗血小板凝集剂,它能强烈的刺激细胞表面的鸟甘酸环化酶,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鸟苷浓度,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利用脂微球载体生物导向作用的特性,减少药效的流失,使其聚集于病变部位,对病症针对性的定位治疗,延长药效,所以比以往的多种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本研究采用a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在临床上无论症状还是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肌电图检查提示安静自发电位减少,小力收缩平均时限延长,多相电位增加,有神经修复的迹象。总之,采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DyckPJ,KratzKM,Karnes,etal.Theprevalencebystagedseverityofvarioustypesofdiabeticneuropathy,retinopathy,andnephropathyinapopulation-basedcohort:TheRochesterDiabeticNeuropathyStudy[J].Neurology,1993,43:817
[2]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4—240.
[3]BrownleeM.Biochemistryandmolecularcellbiologyofdiabeticcomplications[J].Nature,2001,414(6865):81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