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安徽23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对眼球摘除患者的作用。方法:在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30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并将其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87%,对照组为82.98%,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心理健康率为95.74%,对照组为85.11%,护理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球摘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健康评分、纠正患者价值观、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眼外伤;眼球摘除;心理护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不断上升,部分事故会直接导致眼部受到巨大创伤;眼球摘除手术是眼科手术的一种,其目的是解除无视力眼的疼痛、防止恶性肿瘤扩散,属于破环性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及心里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1]。眼球摘除改变了患者的容貌,属于间接毁容,极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绝望等悲观情绪,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此种情况,本文在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30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眼球摘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30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并将其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在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1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03±3.56)岁,其中大学学历13例,高中学历12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2例,未婚5例,已婚42例;在护理组4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3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3±3.08)岁,其中大学学历11例,高中学历1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6例,未婚7例,已婚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均无较大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2.1眼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具体病情,观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炎症,如发热、咳嗽等症状,检测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术前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皮试[2]。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状况,叮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要积极帮助患者的日常,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
1.2.2心理护理
眼球摘除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会导致患者产生绝望、欲轻生的心理,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情绪,若有任何异常要及时进行安慰疏导。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辞,眼球摘除患者会变得对任何事情都很敏感,护理人员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说讽刺、诋毁、歧视的话,会给患者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且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求,使其得到心灵上的安慰,不要有任何同情患者的表现,让其觉得自己和正常人是一样的。对于心理压力较大、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应立即询问心理医生,必要的情况下,是心理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1.2.3发挥家属的作用
对于眼球摘除患者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美与丑,手术治疗后,身体上的残缺会造成患者自卑、消极、痛苦的心理,经济上的问题也会给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患者家属应时刻安慰、劝导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应给予患者足够的陪伴和关心,言语中要体现出患者对其家庭的重要性,使其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重拾信心,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疗效判定标准
心理健康评分标准:对患者情绪进行观察记录,心理医生咨询相关心理问题,评价患者心理健康度。健康:患者心态正常,情绪乐观,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亚健康:患者偶尔会有消极情绪,基本上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健康:患者情绪焦躁、绝望、抑郁,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更严重。健康率=健康率+亚健康率。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共分为三个阶段;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其中86分为满意,60分至86分之间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5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n表示例数,以%表示百分比,P<0.05表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状况
治疗后,护理组患者健康率为95.74%,对照组为85.11%,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幼儿经常放鞭炮、开矿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眼外伤患者频发以及眼球摘除。一部分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另一部分会留下后遗症,其中眼外伤导致眼球摘除的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眼球摘除对于患者及其家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身体的残缺会使其形成自卑、抑郁的心理,若处理不当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减轻悲观、抑郁的状态,本文选取94例眼球摘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施心理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健康率达到95.74%,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7%,而对照组为82.98%,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心理护理对于眼球摘除患者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宗美,王媛,冯雪莲.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眼科,2016,26(2):156-157.
[2]孙海燕,徐肖芹,刘建慧,魏赛君.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197-198.
[3]李莉.3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J].家庭心理医生,2014,21(02):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