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园林的美学'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论中西方园林的美学'观

史承勇

关键词:园林艺术美学观

Abstract:Becauseofthedifferenthistoricalbackgroundsandthedifferentculturaltraditions,theChinesegardenandtheWestgardenshowdifferentstylesandcharacteristics.TheWesterngardenpaysmoreattentionstothehumanstrength,andrepresentstheartificialbeauties,notonlythelayoutsofitaresymmetrical,regularandstrict,butalsotheflowersofitarerenovatedtosquarewhichshowsstructured.Sofromthephenomenon,theWesterngardenismainlybasedontheuseofartificialmeanstochangeitsnaturalstates.TheChinesegardenisbasedonthepursuitsofnaturalspiritualrealmasthehighestandtheultimategoal,focusesontheprincipleof"harmonybetweenhumanbeingsandnature",neitherpursuitsaxisofsymmetrynorhasanyrulestofollow,ontheotherhandtheyareCentralMountainholdsWater,twistsandturns,flowersandtreesnotonlyappearoriginalnature,evenifartificialbuildingsalsovaryandscatterasmuchaspossibleinharmonywithnature,andstrivetointegratewithnature,soastoachievetheAestheticPurportwhichso-called"thoughbeingdonebyperson,tortuousfromtheappreciationofthebeautycreatedbythenature.

Keywords:LandscapeartTheaestheticswatches

1.中国园林的美学观

1.1中国园林中的意境美

中国造园追求的是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割空间,融于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山环水抱,曲折蜿蜒,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中国造园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的方面。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中国园林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寄情于山水,并从湖光山色中蕴涵的自然美中抒发情感。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明明是自然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居”的局面。这种创造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1.2中国园林中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十分崇尚自然美,把它作为判断园林水平的依据。造园者最爱听的评价就是“有若自然”,最担心的评价是人工化、匠气。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节制自然须符合它自己的法则,辅助自然应适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过分,并用以成就万物而无欠缺,都是人对自然既进取又维护,适度而和谐,不同又必互动而变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织成曲。”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巧于斯,妙于斯。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擎五弦……倦鸟得茂林,涸鱼还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这种中国文人的理想,化为人间烟火,使成了私家园林。即使皇家园林,亦比西方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1.3中国园林中的含蕴、深邃、虚幻、虚实共生之美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如果说它注重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灵感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2.西方园林的美学观

2.1西方园林中的形式美

西方人认为造园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从而西方造园家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园林中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前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一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2.2西方园林中的人工美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他们认为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2.3西方园林中的清晰明确、井然有序之美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3.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参考文献:

[1]刘托.园林艺术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997.

[2]周武忠,中国园林艺术[M].上海:中华书局,1991.

[3]王其全.景观人文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4]刘托.园林艺术欣赏.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5]余树勋.园林美育园林艺术.科学出版社

[6]杜顺宝编.中国园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蔡方鹿.华夏圣学--儒学与中国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8]洪修平.吴永和.玄学与禅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9]牛彦军,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J].华中建筑,1996

[10]姚冈、史震宇.以竹为景,弘扬文化[J].中国园林,1997,

[11]杜顺宝编.中国园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简介

姓名:史承勇

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05.08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电话:13759885064

E-mail:s77860313@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杨凌高新产业示范区神农路万安小区15#262。

邮编:7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