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侯晓庆

◆侯晓庆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泰安271024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分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从“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育的价值反思与追求”、“教学目标意识的强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策略”、“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提高动作示范的规范性”、“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一体化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极为深刻地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其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如何在一体化教学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探索如下: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

在体育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课堂教学围绕实际项目来组织教学,能打破现行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在课堂上直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讲解,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该教学方法着眼点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中职体育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以及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关注体育教育理念,反思体育教育的价值追求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转瞬即逝,但只有事物背后的本质——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应当关注和追求理念的转变和升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取向是实现体育教育理想、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体育素养的现代公民,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体育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体育,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2.达成目标的多元性,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都要以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为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表述,达成目标的多元性,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能服从于教师的主观意愿,更不能僵化地执行某些文件。总得来说,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要单一。体育课不像其它课,有其本身的特点,作为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三维目标。所制定的目标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考核性,并且教学目标落实要到位。

3.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素养,以素养带技能

体育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代学生的体育素养并不是简单的会说会写那么简单,应该把它上升为道德层面、情感层面,最后才是知识层面。现在学生在道德与情感层面的缺失与迷茫已严重影响了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择取,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拨开迷雾重见阳光,所以在课堂上应以各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向上观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体育素养,树立大体育课程观,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体育课程的多样化、层次化、小型化与课题化,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体育素养。

4.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提高动作示范的规范性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5.创作合作学习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作者简历

侯晓庆,男,1974年5月出生,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现工作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本科,助讲,主要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