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课教学应该积极推进理实一体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汽修专业课教学应该积极推进理实一体化

朱涛

朱涛(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德州251114)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轿车进入家庭已经成为现实。汽车的配置越来越向智能化、自动化、舒适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控制、液压等技术在车上应用越来越普遍。国家在2004年把汽车修理、数控技术、电子、服装等专业列为“国家紧缺性人才培养专业”。在当时的统计之中,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专或相同学历以上的比例不到30%。而且,他们很多不在一线。这几年随着职业教育发展,中职生越来越多的进入维修行业。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来看,许多学生出现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大致可分为:知识老化、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分析能力等。

一、汽修专业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落后

现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越来越成熟,在车上应用也越来越广,车辆的配置向经济性、舒适性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如果再沿用原来的老设备,老车型肯定难以跟上发展。东风、解放等车型,化油器、通汽油泵以及各种旧的底盘设备,触点式分电器、调节器元件,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2.专业师资匮乏

许多学校办专业随风而上,所以,导致专业师资严重不足,许多基础课程教师纷纷进入专业教师行列。朱军老师曾经在2011年的专业指导方案研讨会上提出这样一种现象。他在一所学校听课,同一年级的同一门专业课在不同的班里居然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演绎。

3.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严重滞后

教学理念影响教学方法,现在有两种教学模式极不适合专业教学。但是,它却很普遍地存在着。

一是重理论,轻实习。在几年前这种方式很普遍。由于教学设备缺乏,实习课难以开展。或者是因为师能欠缺,出现在黑板上讲汽车拆装、汽车维修、故障排除等问题。教师讲得洋洋洒洒,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现在各种教学辅助设备越来越多,多媒体、仿真软件等纷纷出现。但是,如果单纯地依赖这些东西,在电脑上修汽车,排故障,那么从学校毕业后要想适应企业需求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二是重实习,轻理论。随着这几年汽修行业的蓬勃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教学重点。重实习,轻理论也有很大的市场。因为,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如果教师引导方式不对,专业课理论部分学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为了稳定学生,很多学校只是实习。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只会拆装,里面怎么工作一概不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人员如何能胜任维修工作?

笔者认为应该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相辅相承,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之中,理论能够真正地指导实习,又能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故障排除时,能够用诊断方法指导排除步骤;又能通过排除故障的过程来验证诊断方法,训练故障排除思维。

例如,教授《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故障诊断和排除》一课,此课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为了更好地完成该课题的教学,笔者把学生带入一体化教室。课程的设计步骤为:

第一步,观看视频,理解空气流量计的功用和工作过程。通过视频来体会空气流量计的控制电路。

第二步,在车上找到空气流量计,拔下插头让学生理解各个端子的含义。同时找到在电脑上的相关联结端子,体会各端子的功用。

第三步,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观看明确空气流量计故障诊断和排除时的步骤及所用器材。

第四步,根据视频演示,准备解码器和相关车型的维修手册、万用表和探针以及实达工具一箱。按照视频所示的步骤逐步地做,逐一地来检验空气流量计和各控制线路元件的好坏。

第五步,学生分组实习体会各诊断步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通过此种方式,理论和实践相互交融,学起来直观生动,不会出现在课堂上只讲理论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师带徒那种模式所导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非常实用。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

1.教师要具备“双师”水平

具体说来,教师既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能。多进厂实践,以掌握本行业内比较先进的技能。笔者曾于2006年入枣庄公交公司汽修厂实习,2008年和2009年期间在安通汽修厂实习。

我校的许多专业教师都先后深入企业顶岗实习,技能提升很快,而且了解了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上起课来有的放矢,实现了教学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

2.教学设备齐全

学校里面要有与企业需求相接轨的教学设备,配置一体化教室。即要有仿真、多媒体,又要有各种典型车型的总成,最好具备各种常见的类型车系的整车,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总之,当前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如火如荼。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相对接,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深受欢迎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