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措施

张信祯

张信祯

广东道明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广东省清远市511600

摘要: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充分了解其裂缝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质量,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控制措施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裂缝问题是相当普遍存在的。裂缝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建筑结构的使用、耐久性及外观。如果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作时出现裂缝过宽,将会出现因构件承载力不足引发工程质量问题,情况严重的还会使建筑结构倒塌。所以,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一定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建筑整体结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产生影响。

1裂缝的成因

裂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由荷载和约束或外加变形引起的裂缝:另一类由非荷载引起的裂缝,如因混凝土组成成份、温度变化、混凝土碳化即钢筋锈烛膨胀,基础不均匀沉降,施工养护和管理不善及使用和环境条件导致的裂缝。经资料显示属于非荷载(变形变化)为主引起的裂缝的占到总裂缝80%,属于荷载作用引起裂缝占到总裂缝20%。

1.1由荷载效应(如弯矩、剪力、扭矩、拉力及受冲切)的直接作用下引起的裂缝,其宽度与穿越裂缝的钢筋应力近乎成正比。

1.2由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在空气中凝固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只会引起构件体积的缩小而不会产生裂缝、但受到外部(如支承条件)或内部(钢筋)约束时,混凝土因收缩受限制而产生拉应力,导致开裂。引起混凝土收缩原因:一是由于干燥失水或在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而引起,如水泥凝固结硬,颗粒沉陷析水和干燥蒸发等因素。二是由于碳化反映的作用引起的。影响收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高标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其收缩较大;②水泥用量越多,收缩越大;③水灰比较大,收缩越大;④骨料的弹性模量越小,收缩越大;⑤养护条件好,在凝结过程中周围环境湿度越大,收缩越小;⑥构件的体表比较小,收缩越大。

1.3由温度应力和湿度变化引起裂缝,如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新老混凝土叠合面处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出现裂缝。

1.4由碳化引起的锈烛膨胀裂缝。对于保护层较薄时、混凝土密实性较差的构件,由于混凝土的碳化过程在较短时期达到钢筋表面,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碱性保护,引起了钢筋锈烛而体积增大,将混凝土胀裂、形成沿有钢筋长度方向纵向锈烛膨胀裂缝。

1.5由施工养护和管理不善引起的裂缝。如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加大,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沿构件支承边缘的垂直于受力筋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浇筑速度过快或搅拌、运输时间过长均是形成各种裂缝的起点;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骤干燥、泵送混凝土为了保证流动性,增加水泥用量,会出现网状裂缝;灌筑工作间歇时的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易在接茬外出现裂缝;木模板受潮膨胀上拱、模板风度不够、模板支撑下沉或局部失稳、过早拆模等均容易出现相应的受力裂缝。

2预防裂缝的措施

通过上述裂缝成因的分析,可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裂缝的产生。

2.1设计措施

设计人员应重视裂缝问题,计算时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而且要进行绕度及裂缝宽度验算,根据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划分裂缝控制等级,对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算,使之符合《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①合理选择断面,避免截面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减少约束应力,否则应在变截面处,加强分布筋,最合理的配筋是沿主拉应力的方向配置钢筋,且受拉横截面上分布的钢筋应与拉应力成比例,两者方向相差不应大于20°,以充分发挥钢筋的强度,而降低成本。

②梁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宜在C25~C35左右。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水泥用量多,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热高,收缩大,就容易引起裂缝。

③对较长结构,可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先“放”后“抗”。即利用“放”与“抗”的自然辨证原则,先设若干条800~1000mm后浇带,间距为20~30m,让混凝土自然变形,使其不产生约束应力,这就是防治裂缝“放”的原则,后浇缝保留40~60d,(如果施工可能,当然越长越好),在此期间,早期混凝土温差及部分收缩都已完成,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充,使后浇带在填充后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及部分收缩作用下的内应力,即约束变形,这就是防治裂缝“抗”的原则。

④可采用“跳仓打”的办法浇筑混凝土,即把整体结构按施工缝分段,跳开一段浇一段,经过不少于5d,再填浇成整体,这样可减少一部分施工初期的剧烈温差及收缩作用,减少混凝土裂缝。

⑤若工期紧张,也可采用“加强带”,即在结构上设宽为2m左右的加强带,间距20~40m,在混凝土中加入UEA、HEA、SAS等膨胀剂,分段浇筑膨胀混凝土,养护2周后,再用提高掺量2%~5%膨胀混凝土回填,用混凝土的膨胀应力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来防止混凝土开裂。

⑥其他构造措施,如增加板厚,应使板厚h≥L/30~L/35(L为短向板跨);适当提高纵向配筋率,在板角柱角增加足够的构造钢筋,如纵向板负筋隔根拉通;选用较小直径的钢筋,减少钢筋的间距,尽量选用II级钢或冷轧带肋钢筋;对周边支座为墙梁圈梁的双向板,支座负筋宜按四边嵌固板计算,跨中正筋宜增加1.2倍左右。

2.2施工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板厚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切实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注意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和隔热,这对减少裂缝相当关键;②尽量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矿渣水泥及火山灰水泥,因其标准稠度用水量较大,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差,且干缩性较大,养护不当容易产生裂缝;③适当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水灰比,并掺入适量的减水剂;④尽量采用含泥量较少的粗中砂,不得采用细砂海砂,否则混凝土容易出现收缩裂缝;⑤对埋有PVC管处,上下增设钢丝网片,有条件时另设穿管构造层。

3裂缝的危害及处理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但是绝对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几乎不可能做到,也与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不相符。当裂缝宽度<0.05mm时,肉眼几不可见,可假定为无缝结构,对结构的承载力、防水、防腐及人的感观都无影响。当裂缝宽度>0.05mm时,根据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大小、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进行相应处理。裂缝过大,不仅影响外观、给使用者在心理上造成恐惧感,也会引起渗漏、影响使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会使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影响结构强度,因此应进行处理,处理时,应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属结构裂缝应采取补强措施,根据不同构件,可用碳纤维布,粘钢补强等。如属于构造裂缝,为防止主筋锈蚀,只要封闭即可,可用纯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等化学材料灌缝;裂缝较宽时,可在裂缝处凿V形槽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即可,不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4结语

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从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影响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裂缝。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产生的裂缝,应根据其形态、出现的部位,所处环境类别、结构形式等进行具体分析,由工程设计人员做出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或加固措施。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