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实际工程施工时连续墙出现渗水、流砂等施工病害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此类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处理的原则、方法及预防措施,可以为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渗漏;渗漏原因;防治
一、工程概况
XX工程土建施工二标段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方式,地下连续墙作为施工阶段的围护结构,同时兼做下穿通道桥梁支承和下穿通道永久挡土结构。车站标准段基坑深度21.48米,端头井基坑深度约22.64米,地连墙厚度1米,接头采用十字钢板。基坑开挖设置5层支撑(其中首层为混凝土支撑,其余4层钢支撑和1层换撑为Ф609钢支撑)。
二、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程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三),详细如下:
承压水(三):水头埋深为6.40~10.49m,水头标高8.49~10.88m,含水层主要为粉土③2层、粉细砂④3层。主要接受越流、侧向径流补给,主要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受大气降水垂直渗入等的影响较小,年变幅约为1~3m。
地下水类型分别上层滞水(一)和承压水(三),详细如下:
上层滞水(一):水位埋深0.30~2.10m,水位标高11.10~13.20m,含水层主要为杂填土①1层。随季节大气降水及管道渗漏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地面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城区由于地面硬化,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量迅速减少,上层滞水水位呈下降趋势。
承压水(三):水头埋深2.03~5.38m,水头标高9.05~12.00m,含水层主要为粉土②2层、粉细砂②3层、粉细砂④3层。接受越流、侧向径流补给,主要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
三、施工工艺技术
(一)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地连墙的质量缺陷,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即墙体的外观质量缺陷,通常损害较小,通过简单修补满足墙面平整度要求即可。如墙面鼓包、蜂窝麻面、气孔、孔洞、漏筋等。另一类为墙体的贯穿性损害,会造成地连墙渗漏水,较为严重。
1、墙体的外观质量缺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成槽过程中泥浆不能起到护壁效果,槽壁局部坍塌,而坍塌的部位只能由混凝土来填充,从而形成了鼓包。其次砼和易性不好,有离析现象,形成蜂窝、孔洞。露筋主要是因为钢筋下放垂直度偏差大、保护层垫板失效。
(2)产生接头处夹泥的原因是刷壁、清底不彻底;钢筋笼就位后至混凝土浇筑之间的时间过长;局部接头处受十字钢板刮擦有掉泥块、坍塌现象。
2、连墙渗漏水质量缺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相邻两幅地下墙垂直度偏差,导致两幅地下连续墙开叉、错台而出现较大空隙,发生渗漏水、涌砂。
(2)相邻两幅地下墙接头处接头未彻底处理(刷壁)干净,造成接缝渗漏水、涌砂。
(3)未清除的混凝土绕流在地下墙的接缝内,会形成渗漏水的渠道。
(4)墙混凝土灌注过程由于塌孔、墙体夹泥,造成渗漏水、涌砂。
(二)各种渗漏水的处理
1、点漏、面漏的修复。
对于不太严重的点漏、面漏,先用人工清除杂质,凿去混凝土表面松动的石子,并用水将表面清洗干净、凿毛,然后选用硫铝酸盐超早强膨胀水泥与一定量的中粗砂配制成的水泥沙浆或混凝土来进行修补。也可用TZS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剂与超早强双快水泥配合进行防渗堵漏。对于较大的孔漏,为防止出水口继续扩大,现场可采用镀锌水管或塑料管作引流管插入漏水口,四周用快凝水泥嵌固,并在出水口处支设模板,拌制快凝混凝土形成止水内衬墙,然后采用双管压密注浆封堵漏水点。
2、线漏的修复
首先对漏水处进行割缝与剔槽,即人工修出宽3-5cm,深15-20cm的沟槽,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渗漏处的夹泥和杂质;其次对沟槽进行凿毛、引流和封堵,具体做法是在接缝表面二侧10cm范围内凿毛,以增加外防水层和原混凝土的粘结力。凿毛后在沟槽处安入塑料管对漏水进行引流,并用封缝材料(即水泥掺和材料)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选用TZS水溶性封漏剂,用泵进行化学压力灌浆,待浆液凝固后,再拆除注浆管,能有效地解决地下连续墙线漏的修复问题。
3、严重的漏水涌砂的抢修
当遇到漏水涌砂严重而可能危及基坑或周围建筑物安全时,应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其进行处理。漏水孔很大时,用土袋堆堵,然后用化学灌浆封闭,止水后,再拆除土袋。基坑堵漏抢险必须固砂,才能止水,从而使基坑安全。通常所使用化学灌浆材料的水玻璃浓度为39-42波美度,用清水稀释成25波美度在这种条件下浆液固结自形程度好,凝固时间和固结硬度都利于形成浆团块,堵塞漏洞。
4、墙体夹泥渗漏的处理
墙体中可见的带状夹泥层和“包块”“狗洞”等,均应凿除处理。墙面上的夹泥应挖除干净,小块的可用砂浆回填或抹面,大块的应立模浇筑混凝土,如有漏水应进行注浆。接缝夹泥造成的渗水,应采用水泥浆或堵漏材料封堵,或注浆处理。如夹泥部位露出钢筋,则应彻底消除干净,再用加入UEA的混凝土浇筑。当接缝夹泥厚且深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接缝上及两侧钻孔,清洗泥皮后进行低压灌浆或回填混凝土,或在接缝一侧或两侧地基中灌浆处理,若墙底淤积物太厚时,也应考虑进行灌浆。
5、地连墙墙接头缝(洞)轻微管涌处理
如果地下连续墙缝(洞)出现轻微管涌,具有较明显的水压力,用以下图示方法处理。
(1)剔凿清理漏水点(满足设置导流管和粘连封堵材料即可)。
(2)插设导流管。
(3)涂抹封堵材料(堵漏灵、双快水泥)。
(4)封堵导流管。
(5)在地下连续墙外侧注浆处理或者进行旋喷桩止水加固。
6、地连墙接头缝(洞)严重管涌处理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地下连续墙缝(洞)出现严重管涌,具有明显水压力。这种情况用第二种方法封堵有难度,可采用以下图示方法处理。
处理方法:
(1)如地下连续墙面有较明显突出不平现象,简单进行剔凿处理。
(2)把预先加工好的封堵钢板贴置于地下连续墙面上,漏水点与导流钢管正对,水流通畅。
(3)打入膨胀螺栓,使封堵钢板固定牢固。
(4)用棉沙拌合油脂材料(粘状油脂)封边,用扁状钢钎沿封堵钢板四周缝隙打入,使封堵钢板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缝隙填充密实,然后用堵漏灵或快硬水泥封堵钢板周边。
(5)关闭阀门。
7、开挖面的阴角部位管涌处理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地下连续墙与开挖土体的阴角部位出现管涌,可用以下图示方法处理:
处理方法:
(1)插入导流管,尽量与地下连续墙漏水点接触紧密。
(2)用袋装水泥筑第一道围堰,同时筑第二道围堰。
(3)在第一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然后用木板加盖,再在盖板上用袋装水泥覆压。
(4)在第二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浇筑混凝土,边浇混凝土边灌入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或灌入水泥浆液,边灌水泥浆边灌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
(5)关闭阀门。
(6)在地下连续墙外侧注浆处理或者进行旋喷桩止水加固。
(7)拆除围堰,继续下一阶段施工。
8、流砂及管涌处理
基坑开挖时,如开挖面因钻探孔密封不好或开挖面局部疏松出现管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处理方法一:
处理步骤:
(1)设置导流管。
(2)用袋装水泥筑围堰。
(3)在围堰内填入碎石,在围堰上用木板加盖。
(4)回填土方形成操作平台。
(5)对地基进行注浆处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下连续墙的渗漏、流砂问题是连续墙施工中的一大顽症。本工程中渗漏的发生采用了坑内封堵法,即坑内采用快干水泥+水性聚氨酯等注浆材料注浆封堵。流砂采取反压封堵的方法,即基坑内先用土体及砂袋对渗漏点进行反压封堵,然后采用基坑内钻孔或基坑外垂直注双液浆止水。
参考文献:
[1]赵志缙、于晓音.地下基础工程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16-317.
[2]GB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GB50157-9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