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北医院中医科257064)
【摘要】目的:总结24节气艾灸调理技术在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定治疗时间为节气前后1-5天不等,治疗方法为采用温灸方法灸神阙、足三里、涌泉三个基本穴位和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1-2个配穴,神阙穴内填敷特制中药,其它每个穴位涂自配通经活络药剂以增强效果,每次温灸40-80分钟,(夏至节气时间最短,冬至时间最长),以局部皮肤潮红,微微出汗为度。治疗结束后以无菌敷贴敷神阙穴12小时。视情况另以自制节气贴敷涌泉穴和针对病情的特效穴12小时。结果:临床治疗次数超过12个节气的患者统计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7例,风湿性、骨性关节炎患者159例,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综合症等患者107例,哮喘患者3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42例,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79例,糖尿病患者56例,高血压患者77例,其他杂病计36例,共735例,其中痊愈171人,显效375人,有效178人,无效11人,总有效率98.5%。讨论:24节气艾灸调理技术是以中医运气学说、经络理论和中医外治方法为基础,精选一年24节气作为治疗时间节点,选取神阙穴、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配合其他特效穴位,针对不同病情患者、不同体质亚健康人群,在特定时间进行的特殊艾灸治疗方法,不但具有艾灸温肾补阳、温通经络的效果,更加以脐疗、药贴的针对性药力作用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治疗效果,并在治疗的同时,把副作用降到了最低水平。该技术主要是针对艾灸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的调理,促进其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使其脏腑机能得到增强,体质得以改变,从而恢复其健康,使其疾病得以治疗,症状得以改善,甚至痊愈。本方法临床可操作性强,疗效显著,如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分类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加以个性化配制灸疗贴敷药物,相信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24节气艾灸脐疗药物贴敷
【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16-02
24节气艾灸方法自古即有,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应用,是人们针对自然界气候变化对身体影响的积极预防和保健,几千年来对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更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为了发挥24节气艾灸治疗的特殊效果,使之更切合于临床应用,经过对中医时间医学、五运六气、经络、脐疗、灸疗等理论研究和多年来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研究了24节气艾灸调理的治疗机理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4节气灸适用于大部分人,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不适合此疗法的人群为危重病患者、重度心衰、肾衰患者,高热、急症患者以及对艾灸、药物过敏者。
为突出24节气艾灸方法治疗效果,本课题选择治疗对象为:
1、经过西医确诊、病程达6个月以上,自愿放弃其他治疗的患者。
2、高血压、类风湿、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12个月的,建议继续按原治疗方案服药,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节气灸治疗;病程不满12个月且症状轻微,自愿停药的患者。
二、材料与方法
1、操作所需材料、器具
治疗床、温灸盒、纯艾条、75%酒精棉球、配制好的贴敷药物、自制通经活络药水等、医用无菌敷贴、酒精灯、止血钳、打火机、镊子、大号广口瓶等。治疗室内需预先备好烫伤膏、干粉灭火器等,以防意外。
2、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着宽松舒适衣服,适当补充水分,裸露神阙、足三里、涌泉、治疗特效穴等穴位,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神阙穴填敷特制艾灸药物,其余穴位涂通经活络药水,在艾灸穴位上固定温灸盒,点燃艾灸条至充分燃烧后,置入艾灸盒,调整至患者自觉温热舒适为度,每10分钟巡视调整一次,夏至治疗40分钟,冬至可根据患者体质操作60-80分钟。治疗结束后先取下艾灸盒,将未燃尽艾条置于大广口瓶中窒灭。取无菌敷贴将患者脐中药物贴住,如有另外治疗的贴敷药物也贴于相应的治疗特效穴上,12小时后可自行取下。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以节气当天为准,可在该节气前后几天治疗3-7天,以增强治疗效果,对于阳虚、气虚患者,可先灸患者背部腧穴一段时间以提升阳气,提高治疗效果。
三、结果
临床治疗次数超过24个节气的患者统计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7例,风湿性、骨性关节炎患者159例,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综合症等患者107例,哮喘患者3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42例,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79例,糖尿病患者56例,高血压患者77例,其他杂病计36例,共735例,其中痊愈171人,显效375人,有效178人,无效11人,总有效率98.5%。
四、讨论
研究表明,在节气前后,除自然界气候变化外,还存在宇宙能量的变化,这些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患病人群,影响更大,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在节气交替之际,针对身体情况采取一些生活和治疗上的应对措施,无疑是正确和科学的,符合中医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即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健康观。
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而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气候变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如果能洞察天时,了解气候的周期变化,就会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易引发不同的病症。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传统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这些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古人还根据四时运行和气候变化把二十四气节分为六步: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为第一步;属初之气,为厥阴风木(按五行木火土金水排列)。这里每一步包含四个节气,其余依此类推,分别属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第六步,属末之气,为太阳寒水;由此建立了“六气”与二十四节的变化关系。正常的气候变化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要素,称“六气”,它们调节着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反常的气候变化,中医称“六淫”,可影响人体脏腑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南风生于夏,病在心;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五运六气”学说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之气是内外相应的,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使之波荡倾移,从而有太过不及的病变。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五运更始,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这就告诉我们从天文、气象学等方面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养生保健的重要意义。
1、艾灸的作用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内经》中更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说明祖国医学重视人体自身的防御免疫能力。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值得指出的是,传统灸法中的艾条悬灸法,它操作方便又无创伤,能用以预防、治疗疾病,更是一种具有独特养生、保健、美容功能的保健调理法。该法是采用纯艾绒或以艾叶为主的加入多种中药制成的艾条,在人体表皮上方进行悬空施灸的一种方法,借其艾热,渗透肌层,循经走脉,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增强体质,养生,保健,美容的目的。
2、脐疗的作用
神阙穴(即肚脐)是三里之外人身最重要的保健穴位。中医认为脐掌握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行之处,为经脉之中枢,经气之江海,脐可通过经气沟通上下内外,诸经百脉、五脏六腑。也就是说人的肚脐内联全身经脉,药物敷脐后,气味入血,在腹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输送全身,调整脏腑病态。另外药物通过对脐部的刺激,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发挥其防病治本的功能,现代研究还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脐作为腹壁最后闭合处,与全身其人他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局部皮下无脂肪,药物敷脐后可以很好地穿透和吸收。
3、药物贴敷的作用
腧穴敷贴药物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4、九种体质分类方法对艾灸调理的指导性意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研究的中国人九种体质分类方法简便易用,对于非中医专业人士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在做艾灸调理之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问卷测试,基本可以确定患者体质,这对艾灸的使用具有指导性意义,如能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其长久效果必定非常可观。
5、管理机制的引入
一月2次,一年24次,使身体得到定时的保养,疾病得到控制与管理,是这一疗法的最大特色所在。每一次治疗,不仅仅是治疗,还是一次查体与评估的过程,这就引入了疾病管理机制,这对健康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6、疾病慢治疗的意义
节气灸看起来治疗的时间间隔很长,见效很慢,实际就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来说,花几个月彻底告别一个疾病完全不慢。而且这种慢,降低了患者的心理预期,更容易使他们放松下来,由此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4节气艾灸调理技术综合了艾灸、脐疗、药物贴敷、几种疗法的特点,对机体产生的治疗作用是多方位多层面的,综合了时间医学(24节气)、信息医学(穴位)、透皮给药技术和艾灸四大要素,把有限的时间和药力发挥在最好的时机,其中既有艾灸的热渗透和光辐射,包括艾烟中的焦油成分的抗氧化和杀菌作用、艾叶中的有机成分(庚三十烷、奎尼酸、桉油醇、侧柏酮和黄酮类化合物)能起到对抗自由基的作用。还有脐疗、足疗(涌泉穴)的全息治疗,更有穴位贴敷使药力直达病所,这几方面的协同作用,足以使患者在短期内得到极大改观。本方法尤其重视临床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辨证辨病论治,使治疗效果迅速可靠持久。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灵枢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3]汉•张仲景.伤寒论.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55
[4]宋•闻人耆年.备急灸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5]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6]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7]清•吴师机.理瀹骈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8]清•雷丰.灸法秘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本,2002
[9]安徽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0]奚永江.针法灸法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1]杨兆民.刺法灸法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2]周楣声.灸绳.山东:青岛出版社2009第三版,2009
[13]高树中.中医脐疗大全.山东:济南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