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梁恒

梁恒

提要|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任何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撑。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都是以与时俱进为不朽的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永恒的旋律、以先进文化为共同的载体。

关键词|科学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爱国主义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作者信息|梁恒(1971-),男,汉族,甘肃靖远人,硕士,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730070。

一、与时俱进: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朽的灵魂

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为本民族成员所共同具备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价值准则的总和,它是用以维系、协调、凝聚民族成员间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和推动本民族朝着共同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无数历史事实表明,惟有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兴盛;惟有中华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传承中,源远流长,万古常新。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正是依靠这个民族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它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等,无一例外,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产物。

历史经验也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次胜利,都与时代精神密切关联。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民族先进思想和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如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等。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移,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一个时代的面貌。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大批具有优秀思想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他们张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他们的名字已载入史册,与时代一道熠熠生辉,彪炳千古。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先进分子在开创和发展中华文明历史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培育新精神,提升新境界,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内涵,放射着民族精神的时代光华。因此,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与时俱进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也是科学精神不朽的灵魂。

二、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永恒的旋律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其精神内涵是随着历史前进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是精神实质却是一以贯之、亘古不变的,那就是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六经之首”的《周易》中,其核心观念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近代梁启超先生的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概括,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但是,古代中华民族由于受到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结果导致民众忠君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国家观念的相对薄弱。因此,古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带有一定的自发和朴素的成分。

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仁人志士满怀炽热的报国之志,向西方学习,积极探索救国之路。因此,近代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主题,主要表现为“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真正科学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于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如千年火山喷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更是站在抵抗外侮的时代前列。尤其是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华各族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科学精神的伟大力量。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那时呼唤科学,固然包含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救国家于贫困的意思,更多的是强调科学作为新思想、新文化,是同旧思想、旧文化中愚昧落后和迷信盲从相对立的革命的精神力量。

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的口号,用“科学”来规定中国新文化的特点和方向,并且对“科学的”一词作了解释:“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建国之初,《共同纲领》不仅规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针,规定了发展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把“爱科学”列为国民公德的五爱之一,这是极富于创见的。

历史航船驶入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华民族迎来了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国家统一、文化复兴四股大潮交汇的伟大时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激情更是空前高涨,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把民族自信意识与民族忧患意识相结合,形成了“万众一心、振兴中华、发愤图强、综合创新”的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面对苏东剧变的结局、国际敌对势力的强权政治、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波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等来自国际的压力,面对“九八”洪水、“非典”疫情等来自国内的挑战,全党全国人民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强大动力,奋力跨越了道道难关,从而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中华民族每一次遭受民族磨难之日,正是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旋律高奏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传承与发展,其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却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旋律。

三、先进文化: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共同的载体

弘扬民族精神与发展先进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作为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通过文化的载体传之后世。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智慧、仁义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刻苦耐劳的民族性格;在抵抗外侮的战斗中,形成了同仇敌忾、还我河山的爱国情怀;在劳动生活的实践中,形成了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形成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千百年来,它们已成为民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古今优秀的文化产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着巨大而持久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成长。特别是先进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精魂和血脉,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科学精神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革命的先进文化,荡涤封建的没落文化,抵制西方的腐朽文化,提高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锤炼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品格,使中华民族以东方巨人的高大形象和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反过来说,作为民族文化精华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与升华,是对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反映。弘扬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必将不断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建设先进文化,既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使之成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和旗帜。而且,培育民族精神得益于弘扬科学精神。在这里,弘扬科学精神,就是要深层挖掘,重新审视,增加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先进性;与时俱进,创新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力;繁荣创作,多出精品,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加强教育,积极实践,扩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涵盖面。由此可见,先进文化是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共同载体,发展先进文化,体现了弘扬科学精神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共同要求。

参考文献:

[1]石秀华,徐国平.论科学精神[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8).

[2]?莫税英.论民族精神的发展及其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

[3]李海.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4).

[4]曹富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观[J].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12:259-264.

(责任编辑: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