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聋生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对聋生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白思军

白思军

〔摘要〕聋生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存在着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家庭的培养与教育直接影响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教好残疾学生,育好残疾学生,是摆在残疾学生家庭和特校教师的面前一个难题。本文从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聋生家庭教育思考聋生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存在着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其家庭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往往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而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终身教师。因此,家庭的培养与教育直接影响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教好残疾学生,育好残疾学生,是摆在残疾学生家庭和特校教师的面前一个难题。

1聋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我们对聋生的家庭教育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聋生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教育类型:

1.1家庭教育“蒸发”型:由于残疾学生的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出现无人教育的局面,使家庭教育零型化。这群残疾孩子的身上,谈不上父爱和母爱,更谈不上对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好象家庭教育无形被蒸发似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1.2家庭教育“负疚”型:由于先天或后天的不幸,导致子女成为聋哑、弱智,使得家长们很是“负疚”。主要表现为:从小娇生惯养,往往用过分的溺爱来弥补;家长心理产生了“低人一等,见不得人”的自卑心理;弱智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学习、交往和实践的机会。

1.3家庭教育“顺其自然”型:认为残疾人读书无用,不如就呆在家里,上什么学,免得浪费时间和金钱;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只要孩子会用钱买东西,到社会上能与人交流就行了;不懂手语,缺乏耐心,基本上与孩子不交流,更谈不上教育孩子;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与他们无关。

1.4家庭教育“包袱”型:孩子送到学校完全是甩包袱,家长既不交学杂费,甚至连孩子的生活用品都不买,好像生了这样的孩子是国家的责任,学校的责任,巴不得什么都由政府买单,学校负责。

2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家长的观念落后。很多家长对聋童没有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有的过分夸大孩子的缺陷,认为即使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于事无补,孩子的现状不可能得到改变;有的仅仅将自己定位为抚养者,忽视了自身在聋童教育中的优势;还有的过分迷信学校教育,消极等待孩子入学,忽视了聋童的教育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耽误了早期教育的宝贵时间。

2.2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不能真正了解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内疚心理,他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容易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无原则的答应,导致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不懂得分享与合作;有的父母往往出于对残障孩子的疼爱,或者嫌麻烦,于是就自己大包大揽,常常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决定代替了孩子的想法,代替孩子做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

2.3舍本求末。重喂养轻教育;重认知轻运动;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重智力开发轻涵养智慧;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灵魂塑造;重学习结果成功与否轻学习过程快乐与否;重规范轻道德。

2.4忽视了奖赏,过多指责、否定一切。青春发育期的聋生渴望独立,希望得到人格的尊重,而他们肤浅的知识和阅历又难于分辨出身边的是与非,缺乏独立解决矛盾的能力,他们常为父母、老师一点小小批评或指责而感到心理难于承受,或离家、离校出走、或以损坏东西、图报复来发泄心中不满。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一些肌体强壮而头脑无知的聋生,为了表现出男子汉风格,常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骑飞车、抽烟、喝酒,对于这些学生如不及时引导将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3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加强和学校的联系。一个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众多的,孩子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远远大于学校。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决不能以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待这些有听力和言语障碍的聋哑孩子。如果撒手把聋哑孩子交给学校不管,这些本来更需要关心、爱护和帮助的聋哑孩子就会有一种失落感,天长日久会养成不求上进、放任自流的坏毛病。聋哑学生居住地本来就分散而且较远,已经有了联系的不便,而有些家长一个学期来一次学校也做不到,甚至少数家长简直把学校当成了聋哑孩子的托儿所,这只能贻误教育时机、贻误自己的孩子,使学校和老师们的很多良好愿望和计划付诸东流。

3.2学会和孩子沟通。首先,家长要找到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如果言语不通,那只会出现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局面,就更别提良好的家庭教育了。很多聋生不听家长的话,主要原因就是家长不会手语,不能与聋生进行正常交流。久而久之,家长与孩子沟通较少,相互之间缺乏理解,隔阂日深,矛盾加重。因此,聋生家长学习手语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家长应该主动向孩子学习手语,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与孩子共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既联络了父子母女之间的感情,又学习了手语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家长掌握了手语,与孩子交流轻松自如,相互理解,感情日深,有利于家庭的和谐,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3对孩子要有实事求是的期望。不少家长对聋生的期望过低,过低的要求使家长不能下功夫训练孩子,放任自流,从而影响孩子的发育。当然对孩子期望也不能过高,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达不到要求,失去学习的兴趣,结果训练达不到效果,最后不了了之。明智的家长既能知晓孩子的缺点,也能看到孩子的优点。顺应优势来发挥其潜能、矫正缺点以弥补不足是可以遵循的训练原则。

3.4合适定位,为孩子的将来早谋划。家长要改变只关注文化知识教育的片面认识,升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实际上特殊教育应该有别于普通教育,在当前情况下更应该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约束,更加强调做人和法制方面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聋哑学生以后的就业和生活提供基础和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多数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国家三免一补的助学优惠政策给残疾人家庭减轻了负担,但也给他们带来了等、靠、要,接受救济的依赖思想,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几乎为零,聋哑孩子本身接触外界的机会少,接受信息的能力差,但他们同样渴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家长往往忽视他们的精神需求,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吃的、穿的,但却不愿花钱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不舍得在孩子教育上投资,有的甚至不舍得给孩子买一只笔,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家长必须先了解孩子,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4对家长的若干建议

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子随父影。在此向家长们提出一些建议:任何时候都对孩子都满怀希望,让孩子感到在家的快乐;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加强沟通和交流;鼓励孩子主动做事,即使失败了,也认为是值得的;孩子有话对你说时,不管你多忙也要耐心倾听;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放任自流;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不对孩子说“就你笨,什么都不会做”之类的话。

聋生因其自身的缺陷,家庭教育显得尢为重要,它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来完成,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注意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永远爱孩子,让聋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述敏.培养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分析与实践.教育学文摘,2011(5)

2唐宁等.聋生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现代特殊教育,2011(2)

3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1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