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发展的瓶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连锁经营发展的瓶颈

薛莉

薛莉(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摘要:连锁经营方式在中国的零售业中搅起了一场“革命式”浪潮,它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正因为它的优势使得连锁经营的困境成了必然现象,连锁企业应当直面这些的问题,尽可能的做到提前预见和有效防止,并且不断地总结出完善的机制,与连锁经营模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连锁经营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有效地长期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连锁经营优势问题双向对象化发展

连锁经营方式在中国的零售商业中搅起了一场“革命式”浪潮,九十年代初期快速地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推广的和实施,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方便的购物机会。这种营销模式是将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中陈旧的经营观念,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连锁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规模效益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

一方面,连锁经营实际上实现的是企业的规模效益。由于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并且不但可以降低进货价格,而且还能减少流通环节,流通费用,从而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规模经济。

另一方面,连锁经营的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加工、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如果能使得总部与各分部的物流合理化,则可以降低大量成本,提高企业的流通水平,实现连锁经营方式的优越性。

按照理论的角度来说,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是激情澎湃的,用一句流行的话:很时尚很前卫,但通过近几年连锁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并不是大家期待的那样,为什么呢?时尚前卫是短暂的,要想成为经典,还是需要思考的。那么是什么制约了这种模式的优势功能的发挥呢?

用哲学的观点来说,这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对象化的辩证统一。事实上,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所内在具有的一种本质特性,早已被一些哲学家经济学家所注意到了。首先人是实践创造着的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人的存在始终面临着这样的深刻矛盾:人有着属人的对象性需要,但大自然和外部世界却不能直接地为人提供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人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就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去改变外界对象和生产自己的需求对象。因此,人是自己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活动方式的一种存在物。

其次实践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相互变换的过程,尽管主体和客体之间都有着相互的独立性,但它们各自也必然都有被对方所规定、所作用、所改造的可能性。因为,不但实践的主体可以通过物质的活动把自己的生命和本质力量“贯注到对象里去”,而且客体也可以通过在主体人的客观活动中的“现实显现”,把自身的规定性和规律性的“力量”注入到主体之中。这即是说,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过程,始终具有开放的、可塑的特性。

再者,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始终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现实存在物,因此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必然会有人的精神力量、人的意识观念参与和渗透其中。这样,人的实践活动既是物的力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又是主观与客观、观念与实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是始终具有意识性、主观性的特点的。这种主观性的特点,是的实践主体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身本质力量及其作用,也能够自觉的掌握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及其客观作用,进而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目的和主客体的各自本性,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实践行为。自觉而能动的实践主体为了合理、有效的改造客体和调控自己的活动,必然会自觉地形成这样的意识:“我”不但需要在实践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现实对象化,而且还必须不断地从客体那里和实践活动那里获取知识、经验和信息,并以此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因此,回到现实社会则呈现的是,随着连锁单店数量的增加,企业治理组织体系中纵向的组织层次和横向的治理幅度会增加,造成营销治理中的有效性降低。一方面影响信息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传递速度,拉大了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行政距离,给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带来不便,不仅造成程序复杂、手续繁多、公文履行、官僚主义丛生的问题,也带来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使高层营销治理人员远离一线员工,降低彼此的适应性,使得上层治理人员发出指令的难度增加,不易准确指挥控制基层。

连锁经营必然促成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而规模的扩大必又然引起统一管理控制的问题增多,譬如,随着加盟分店的增多,其治理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秘密被广泛使用,导致治理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被侵害的风险较大,也带来了保护手续繁琐,增大了营销成本。同时,连锁加盟店的增加,其知识产权和营销技术的推广,可能制造未来的竞争对手,当一些加盟店在退出之后,对本企业的核心经营、治理方式、内容有着足够的了解,易于成为未来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

随着连锁单店数量的增加,企业治理组织体系中纵向的组织层次和横向的治理幅度会增加,造成营销治理中的有效性降低。一方面影响信息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传递速度,拉大了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行政距离,给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带来不便,不仅造成程序复杂、手续繁多、公文履行、官僚主义丛生的问题,也带来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使高层营销治理人员远离一线员工,降低彼此的适应性,使得上层治理人员发出指令的难度增加,不易准确指挥控制基层。

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现实的市场发展环境下,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都是正常的现象,既然这样,作为以连锁经营模式发展的企业就要直面这样的问题,提前做好缓解这种现象大幅出现的状况的措施,尽可能的做到预见和有效手段的防止,并且不断地总结出完善的机制,与连锁经营模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连锁经营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有效地长期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J].北方经贸,2003,(2).

[2]陶伶俐.中国连锁商业何处去[J].商场现代化,2003,(2).

[3]王永平.中国连锁经营引领商业现代化[J].商贸经济,2004,(2).

[4]李品媛.连锁经营机理新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3).

[5]欧阳泉.试析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价格月刊,2004,(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97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30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6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