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荷叶塘中学陈杰龙
近年来,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实验常规教学”,“重视实验能力考查”。
在我们现有的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为学生实验能力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实际实验操作数量还不足
现行教材中分组实验或学生实验安排不少,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学生真正动手的实验很少。有些教师认为到实验室去上实验课,学生大多去“放松”一下,好像是教学时间的浪费,对教学考试成绩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就省去很多实验课时间。还有些教师认为到实验室上课安全管理责任重大,因此能省则省、能免则免。试想,安全的责任或许可以少担,将来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怎么担当呢?据有关数字表明,我国学生实际操作的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比只徘徊于11%左右。这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情形。如德国国民初中物理安排了343个实验,其中295个实验是要求学生自己做的,约占了86%之多。英国就60年代出版的纳菲尔德物理学生用书上只有实验、问题、讨论,没有按知识系统叙述内容的教材。同样在英国中学物理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学生的动手实验。而对于农村或山区有些大纲明文规定的学生实验还不能进行,这样就更显得很少。
对此,我们需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数量,我们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去完成。
2.2006年全面实施实验操作考核和考查以来,确实引起了重视
有的教师认为,反正只是考查,基本上能过关;也有的教师认为可以搞突击训练也可应付考查等,所以在平时常规实验教学中并未引起重视。有些学校甚至经常性挪用实验室作为竞赛辅导的场所,有时候甚至本来安排好的学生实验课,由于学校阶段性学业考试需增加考场,也把全摆设好的实验设备撤去。在实验考查中,其中有个别学校的教师为让学生取得高分的把握,在实验器材配置方面做得可谓是天衣无缝。如有一年考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装置的连接。考卷中要求对弯管短端和长端的连接有讲究,但个别学校为防止学生犯此种错误,干脆不用弯管而只用一根直管,这样势必使学生无错误可犯。这样对考查学生的操作技能是极其不利的。还有一些学校在短期内搞突击训练甚至把实验操作编成易记的口诀熟记,进入考场时就按记着的口诀熟练地“操作”出来。这些问题,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况且《浙江省实验操作考查说明》还明确要求学生“能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学生连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都没有,设计实验谈何容易。
3.对于演示实验,一般还是让学生看教师演示;对于学生实验,还是过多地让学生按教师的指令行事,较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下面就前人经验及本人的体会谈谈三点方法
(1)出示器件或装置,提出演示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考虑如何操作。
(2)出示器件或装置,并告诉学生将按怎样的方式、步骤进行操作,让学生猜测将会见到何种现象或得出何种结果,然后用实验验证。
(3)对一个成功的演示,要发挥成果,扩大教学效果。在成功的演示实验之后,在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关键处,稍作一点变动,在教师重复演示或让学生试做时,使实验失败。
例如,用医用针筒做低压沸腾实验,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水温更低些,或水装得过少些(空间留多了,针筒抽一次降压十分有限),使实验归于失败,从而突出实验成败的关键。
又如,在“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的一节教学中,关于动物呼吸的实验,试管中红墨水会向内移,但我们特意取出碱石灰(其他条件不变),就会发现红墨水不再内移,使结果出现“意外”,让学生认识关键所在。
可以这么讲,任何一个科学发现,都必然以科学实验作为基础,我们不妨可以想象,若我们只要求学生知道怎样,而不去要求注重为何这样,那么他们的创造素养如何培养。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创造发明往往是不拘一格大胆实验的结果。
最后要指出,科学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这在道理上是容易明白的,严重的问题还是没有足够数量的仪器。特别是新教材实验活动内容特别多,很多仪器并不是实验室常备用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条件是重要的。但没有足够数量的现成仪器,不能成为我们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的理由。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说得好:“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提倡师生自制教具是一个好主意,近些年上级领导也比较重视这一点,我们地区几年来就多次举行自制教具演示比赛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自制教具、研制学具之风正在全国兴起,教室即实验室,科学教学与科学实验完全融合或许将是科学实验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也正是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发展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