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茂东学校黎育飞
班主任除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批评必不可少。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的需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如果是错误的,也需要及时批评加以指正,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如今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像小皇帝、娇公主一样被宠爱,成为全家关注的重心,许多家长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更有甚者把自己一生无法实现的愿望也一厢情愿地加诸于孩子身上,在对孩子寄予太高期望的同时,却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无暇顾及。而学校在强大而片面的竞争压力下,对学生心理和性格也常常忽略,使得孩子对教师、家长不再心存感激,相反感到的是压抑、窒息,人格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于是逃课、离家出走、顶撞教师、背叛家长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愈演愈烈。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用情感打动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产生健康的、积极的情感,进而在情感的推动下,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除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纠正和管理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情感智商,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完整发展。
下面我就班主任如何批评教育中渗透情感成分发表我的几点浅见:
一、批评前
1.要学会倾听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剥夺孩子话语权的事不仅常常发生在课堂上,也经常发生在办公室和家庭里。不少家长和教师已经习惯了权威笼罩下的“一言堂”。大人总是不等孩子说完就抢话头,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仅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坏榜样,还失去了了解事实真相的最佳时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代沟”,小孩觉得大人根本不理解自己,也不愿与大人沟通、向大人倾诉,大人的批评就因为无法了解真实情况而变成隔阂。学会倾听,不只是孩子的需要,我们大人也需要,作为一个教育者更需要。
2.要全面了解
关注孩子的一个要点便是要有十足的耐心和爱心。许多教师看到某种不良习惯或行为时,就不分青红皂白,先大骂一顿,然后再问为什么。或者有一些教师观察到孩子的顽皮行为时,便很快给孩子贴上“坏蛋”之类的标签,给孩子下一个不好的判断,以后他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不好的,这样一来,就是先入为主,以后可能对于孩子的其他较为细微的优点视而不见,或者出现错判孩子的现象。就好像我班的杨某是出了名的纪律散漫,整天在学校里悠悠荡荡,有事没事到这个课室里看看,到那个课室里瞧瞧,有时甚至教师在会议室开个会,他也到那里去“光顾”一下,对于他这样的行为我都有点忍无可忍了,有一次上课预备铃响了,我例行到班上去看一下,结果又发现了杨某有同级的另外一个班的教室外了,这时我很生气,当时我心里想:对于这样屡教不改的学生没必要太客气,于是我走过去臭骂他一顿,他什么也没说,垂头丧气地向教室方向走去,当他走到教室门口时任课教师来了,叫住问:“杨某,你帮班上没有带历史书的同学借到书了吗?”我当时蒙了一下,自己太武断了。经历了这事之后我再也不敢冲动了,凡事了解了,才下结论,因此很多事处理起来也不会有太多偏差。
二、批评时
1.多一些提醒式
大多数学生犯错误是无意识,作为教师要从善意的立场出发,及时给予提醒和暗示,使之意识到错误,避免再犯。如当学生把纸屑随便扔在教室里,教师看到了对他说:“我们教室里如果没有这些纸屑那该有多干净啊!”听了教师的这句话,那位学生马上捡起地上的纸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学生便在教师温柔的提醒中慢慢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
2.要有宽容之心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照例总结了上周情况,之后指出流动红旗仅以0.5分之差花落他家,原因是因为李某同学。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狠狠地批评了这个学生,说他总是不遵守纪律,永远也改不好,影响班级集体荣誉等。当时我想这样严厉的批评或许能刺激他,使他产生上进的欲望。可是之后的几天里,我发现该生似乎在故意违纪:上课迟到。后来我单独把他找来谈话,他开始也不吭声,最后满肚子委屈地说:“我没办法,我就是改不了。”我说:“你没努力怎么知道自己改不了呢?”他说:“你上次批评我时就是这么说的嘛。”听了他的回答,我很意外。我意识到自己上次的教育方法是不妥的,而且说的话也太绝对了。当时只是想温和的批评对这位学生已失去了作用,想用更严厉的话语刺激他,使他害怕,从而醒悟。只是没想到自己把话说绝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但没有使原来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产生积极上进的愿望,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对立的情绪。
3.要有刚带柔
特别是有些常犯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就要刚柔相济。“刚”在平时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柔”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如果一个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比较容易产生一种积极的动力和责任感。同时,感受到自己存在价值后所产生的信心,也会使孩子能以正面的态度去面对批评,和改掉自己的缺点。
三、批评后
1.多安抚关心,消除感情隔膜
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容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为学生体察到。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批评学生后,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让批评无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因此,不给学生带来抵触情绪。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2.多鼓励监督,让批评作用显现
很多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改,可还是进步不明显,关键问题是我们教师在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不到位。其实,学生在接受教师批评之后,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鼓励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或把这样的好消息及时传给他父母,这样更加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树起做个好学生的信心。
总之,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曲折的,在教育成长的过程中,批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但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做到动之以情,用真挚感情的火种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寓批评于情感教育中,让我们在这人性化的教学手段中陪伴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