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宗德黄伟(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中图分类号:F416.21文献标识码:A
生态化产业体系是一种将商业和工业模拟成自然生态循环的产业体系,它是解决考虑产业与环境关系的新方法,也是整合产业功能的新途径;它能让环境得以改善,资源及能源的浪费得以减少,再生资源得以善用。在生态化产业体系中,每一个单元都作为其他单元的资源生产者及消费者,环环相扣。
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就是要把煤炭产业模拟成为一个生态循环系统,有效组织产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种活动,充分利用煤炭资源,降低煤炭产业对环境的总体污染行为,最终达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为最终形成贵州省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我们认为必须重点做好生态煤炭产业链的构建、煤炭生态工业园体系的构建、煤炭产业生态化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煤炭企业生态化评价体系以及煤炭产业生态化法制支撑体系的建设等。
一、贵州生态化煤炭产业链构建
生态产业链构建是指依据生态学的原理,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为宗旨,为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并根据社会需要为主体,对两种以上产业的链接进行设计或改造并开创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系统创新活动(尹琦,肖正扬2002),它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网的延伸和拓展。贵州煤炭行业资源供给的有限性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构建生态化煤炭产业链,合理链接煤炭生产、加工与消费的各个环节,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煤炭产业链是以原煤开采为基础,围绕煤炭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联的生产单元的不同组合。从煤炭产业延伸的角度及其前向、后向关联来看,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煤炭产业链。同时由于许多非煤产业都或多或少的与煤炭主业存在相关性,又能够再造新的产业链或者进一步延伸煤炭产业链,进而形成多条、多向和构成循环的煤炭产业链(欧阳新年2007)。
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链可纵向延伸多条产业链,以煤炭和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采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链,可横向耦合多条共生产业链。根据贵州当前煤炭行业发展情况,我们通过延长、拓展、耦合煤炭产业链,形成了以下生态化煤炭产业链,可以用简单表煤矸石、煤层气、矿井水等
依托产业集群来生态化产业体系是通过对存量企业资源的关系调整和整合实现生态化,不需要重新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可以实现成本上的节约。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而不是计划或安排的结果。它的存在更具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因此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能够摆脱为生态而生态的怪圈,从而奠定生态经济的经济基础。通过生态经济在产业集群层次上的实施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集群内企业之间已经存在着比较成熟的沟通协调机制,因此在集群范围内建立生态工业园可以降低企业之间合作的找寻成本、谈判成本、交易风险。由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整个产业链的传导机制可以减少政府推行生态经济的政策、法律法规等规制成本。集群企业在空间上距离比较短,废物和资源的运输半径会因此而缩小,从而节约了运输成本并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在产业集群框架下建立生态工业园可以利用发达的通讯和交通网络将集群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联系起来,形成一示(袁学良2008)。
二、建立以煤炭产业集群为依托的生态化煤炭工业园体系
依托产业集群区域借助集群区域内企业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网络的重构以及对现有网络的拓展和延伸而实现集群内企业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合理专业分工,通过在集群区域内实现企业内清洁生产和企业之间绿色采购来达到整个集群产业网链的生态化。
它克服了当前的工业园仅仅限制在一个封闭的实体工业园内,增强了对工业园外企业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其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强大的综合竞争能力,使依托产业集群的生态工业园具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依托现有的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化产业体系以解决环境问题。
贵州省已经初步形成了5个比较大的煤化工产业集群,它们分别为:六盘水煤化工产业集群、贵阳煤化工产业集群、毕节煤化工产业集群、黔北煤化工产业集群和黔西南煤化工产业集群。贵州省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将这5个煤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成为5个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即六盘水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贵阳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毕节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黔北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和黔西南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因此,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结合政府的力量将这5个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依托产业集群的煤炭生态工业园体系。
三、建设生态化煤炭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建立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煤炭生态化产业体系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同时,煤炭生态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再生系统,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对其进行物流分析与管理。我省煤炭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要改变这一发展模式,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生态化产业体系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包括污染治理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煤炭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耦合共生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开发煤炭产业新产品。坚持运用生态设计,改进煤炭企业的生产工艺,实现无害或低害生产。以再循环或末端治理为手段,实现废弃物的减污减排,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煤炭企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
只有改变传统的以经济总量来评价煤炭企业的成绩的评价体系,建立煤炭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评估决策机制,对煤炭企业生态建设进行价值评估,才能使煤炭企业改变以往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价值观上建立对生态文明的目标追求。我省各行业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种不全面、不真实的统计,它突出了我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成就,却忽略了为此而付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代价,不能客观地反应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煤炭产业必须建立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的体现资源、环境与煤炭产业发展的关系,促使煤炭企业抛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袁学良(2008)提出的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式以及贵州省煤炭企业发展情况,我们认为构建贵州省煤炭企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企业发展质量方面指标,它可包括企业产值增长率、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以及单位产值新鲜水耗;二是生态环境指标,它可包括: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单位产值废气排放量、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环境噪声达标率、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以及环保投资占企业产值比例等;三是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它可包括:原煤入洗率、煤炭回采率、共伴生矿开采率、煤层气利用率、煤炭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破坏土地综合治理率、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以及周边居民对矿区满意度等。通过煤炭企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煤炭企业管理者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节约和环境保护上来,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建立煤炭产业生态化环境法制体系
发展生态经济,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专门的政策法规作为支撑和保障。作为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之一的生态经济,必须以法制为支撑和保障来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这也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行为,而是一个政府的自觉行为,需要一个明确的政府导向系统和可靠的支撑系统。而体现国家和政府意志的法律,因其固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很适合通过立法来明确地表达生态经济的发展理念、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尤其是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要加速生态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超前的研究生态经济的政策和法规。此外,从建立生态经济法律体系方面着手也是发达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成功经验。
虽然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来,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还很薄弱,专门用于煤炭产业生态化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空白,而贵州省在这方面更是欠缺,远不能适应贵州煤炭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煤炭产业生态化法律法规体系,以促进贵州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的顺利发展。
根据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化发展进程,我们建议我国可以进一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技术促进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消费法》等,贵州省则可以进一步出台《贵州省小煤窑安全生产法规》以及《贵州省煤炭企业生态化管理条例》等。
总之,我们通过构建生态化煤炭产业链,使产业链网得到延伸和拓展,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产品的深加工,做到物质能量流通有渠道;通过整合现有煤炭产业集群,建设煤炭生态工业园体系,达到节约成本、加快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建立的目的,做到产业链网有载体;通过生态化煤炭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使得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建设技术有保障;通过建立煤炭企业生态化评价体系,可以达到统一煤炭企业生态化发展目标,做到微观组织有保障;通过建立煤炭产业生态化环境法制体系,使得生态化煤炭产业体系建设法律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