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62219840216xxxx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我国林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未来方向生态林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工程项目,不仅能起起到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等自然作用,而且具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本身的系统化、结构化发展,为了保障我国林业产业的稳步推进,必须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对策
一、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林业资源的开发中强调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对林业资源的使用要适度合理做到管理过程科学有序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平衡的良性发展循环因此要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构建出包含社会、经济、生态等多领域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系统通过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处理方法,实现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环境发展、生态平衡的良性发展目标。
2.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的原则
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林业资源更大的再生产能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完美融合,保证在林业生产中随着生态方面的建设整个林地的整体效应出现显著提升通过对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增长从而保证整个林业资源的良性发展。
二、当前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林业的建设与市场发展存在脱节现象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尤其是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片面发展城市和地区经济而忽略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因此我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建立其相对执行有效、内容规范的林业发展经济体系,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旧有的体制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发展出现断层脱节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生态林业的种植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种植技术做指引人工林的营造缺乏生态多样性,难以抵御各种病虫害。其二是林业经销模式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降低了林业种植和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林业的发现。
2、林业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现象
林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尤其是近年来各项经济建设力度的增大加剧了林业市场的竞争程度。在林业市场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许多企业以高于市场定价的收购价格组织当地群众对林区进行大规模的树木砍伐和开采,导致植被覆盖面积急剧下降。原本森林茂密的林区裸露出地面继而引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灾害性事故。
3、人群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
首先我国虽然制定了多部与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宣传和推广工作不足,在一些相对偏僻的林区人们很难了解到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加上地方政府的不重视导致了人们对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淡薄。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破坏林区生态环境、乱砍滥伐是违法行为。其次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林业技术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造林方法逐渐得到应用,并且更新换代速度极快而原有的法律法规更新速度较慢,因此当生态林业遭到破坏时,有的法律法规很难为此提供制度保证。
三、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1.充分按照植物的自然演变规律进行林业规划
对高科技现代化技术进行充分运用,将林学、造园学、景观学、树木学、美学、仿生学、城市生态学、森林文化以及森林旅游等各类学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进行规划。把绿化造林与造园造景紧密连接,把中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庞大、系统、高效益、多功能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在对地域性植物的类型、特点、结构等基础特质进行充分研究的同时,对森林中处于不同演变阶段的植物,选择不同的地区进行植物造林工作,通过人为方式加快其朝着地域性植物类型的演变,形成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及趋于稳定的多层化结构,使城市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互相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
2.增加绿地数量并改善绿地质量
城市的环境基础是山绿地组成的,因此,增加绿地数量并改善绿地质量是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基本宗旨。在适应自然、效仿自然、发展生态环境林业建设的主流趋势之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将石建筑、雕塑、喷泉、水池等视觉景观作为主要建设对象,而忽视了对于绿色植物的使用,没能将绿色植物在美化环境、改善污染方面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这种林业建设模式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反差,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及财力资源,区域内绿色数量的单一使用,很难将林业内涵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人类与自然存在深刻矛盾的国家中,只有将每个独立的绿化元的生态品味分别提高,将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化元素保持平衡,形成各具重点的分布局面,建设优质的林业体系,实现高校的生态循环系统,才能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保证林业建设工作的有效性与充分性。
3改善城市绿化树种
不同树种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具有很大差别,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绿地生态效益,应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情况来设计合理的森林结构,并选择具有主导特性的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增加乡土植物的数量,特别是建群种及优势种应体现出本土植物群落模式的特征。同时,优先选择各类对于污染气体具有抵抗性质的树种及生态效益良好的树种,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应考虑物种多样性是否满足。虽然物种结构越简单,管理起来就越轻松,可行性也就越高,但同时也更容易引发各类病虫危害发生。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使用多街一树的种植方式,不仅在景观效果上较为单调,且绿化效果也不理想,容易引发大范围的病虫危害。对于树种的搭配应长远考虑,不能仅仅使用早期快速生长的树种,有些树种可能在早期阶段生长缓慢,但儿十年之后便截然不同。林业景观主要是依靠树种的外形及颜色来展示的。因此,树种的形状及树叶的颜色非常关键,以往我们对树叶颜色的关注度一直不高,今后在此方面应加强重视。
4提高民众参与林业建设的意识
林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项目,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各方面,并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仅仅依靠林业部门的力量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必须得到社会各界其他行业、部门的帮助,并认真落实才可能完成。应加强社会民众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保护的重视度,提高民众综合素质,培养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及文化水平,改善民众的道德修养水平,激发公民对于林业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提倡“全民参与林业建设、全民参与绿化活动”的口号,让所有公民都深刻意识到林业建设对于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既是林业建设工作的受益人员,也是林业建设工作的参与人员,积极提高民众通过植物来优化我国生态环境的能力。
四、结语
21世纪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是人类追求社会及自然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因此,我国进行林业建设工作时,应坚持以人文本的基本原则,以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方向,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突出、布局科学的林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柳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5,08:90.
[2]郭守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的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223
[3]张丰彬,王素丽,朱斌.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林业产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2014,09:176-178
[4]周淑芳,王飞,姜翌.皋兰县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5,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