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的政治教学方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高效课堂中的政治教学方略

◇何华明

◇何华明

(遂宁市安居第一初级中学校遂宁629000)

【关键词】:现状高效策略

【摘要】:教学内容滞后;教师观念陈旧;衡量标准片面。采取的措施来解决: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以小组学习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正文: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积极探索“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训练实、课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根据区教育局《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校情开展“3322”教学模式改革实验。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互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0年来,很多地方探索出了成功的做法,让我们感到: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合作、展示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助于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最终将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从校情出发,提出了“3322”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并付诸试验推行,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一些感悟。

一、目前政治学科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滞后

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很多内容与现实来相比较是相当滞后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观念陈旧

以现行的陕西师大自版政治学科教材为例,很多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宽,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即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题”、“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便是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题”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现象,从而领悟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

3、衡量标准片面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正是因为如此,使学生对政治学习限入了单一的模式,死记硬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激情。既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更没能实现政治学科的育人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成为学生亲与信的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

(1)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2)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特别是在当前全区都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教师们有必要让自己动起来,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

二、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因此,教师们可以充分开展小组学习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即可实现“3322”目标:即“三化三段两项能力两个效果”。“三化”:即“教学过程规范化、能力生成常态化、效益呈现高效化”。这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或总的要求)。“三段”:即“三段式教学法——导入、展示、验证”。这是我们课堂教改的核心要求。“两项能力”:即“能说”“会做”。这是我们在课堂导学中对师生的基本要求。“两个效果”:即“轻负”“高质”。这是我们实现课改效益取向的预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