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绪兵
(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内二科678000)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按其症状表现当属于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我院内二科从2011年4月~2014年4月对住院确诊的50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瓜蒌皮注射液,效果显著。
【关键词】瓜蒌皮注射液中西医结合疗法冠心病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165-01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按其症状表现当属于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我院内二科从2011年4月~2014年4月对住院确诊的50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瓜蒌皮注射液,并与治疗的50例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1年4月~2014年4月入院病人,均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均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史和缺血性ST-T改变,均为轻中度心前区针刺或压榨样疼痛,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1~83岁,平均56.8岁;属稳定型心绞痛者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31例;合并高血脂症者46例,合并心律失常者34例,合并高血压者42例,合并糖尿病者16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2~81岁,平均55.1岁:属稳定型心绞痛者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29例;合并高血脂症者44例,合并心律失常者31例,合并高血压者43例,合并糖尿病者14例。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卧床休息,合理饮食,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口服、辛伐他汀、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25mg加入5%GS或NS250ml中静滴,20滴/min,每日1次,不稳定型心绞痛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续应用7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压、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瓜蒌皮注射液12ml,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5d为1个疗程(稳定与不稳定型治疗相同)。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件比较用t检验,技术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定显效:同等劳累强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日耗量减少80%,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好转稳定。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日耗量减少50%—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治疗后上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或主要倒置T波波幅变浅达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日耗量减少不到50%,心电图无变化。
2.2治疗效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病人都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及三大常规,结果均未发现有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无头痛、心悸等症状出现。说明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安全。
3讨论
瓜蒌皮注射液是从葫芦科植物枯蒌的干燥果皮中提取,经现代生物技术处理研制加工而成。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微循环的作用[1],特别是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临床结果显示治疗组(瓜蒌皮注射液)总有效率高达96.0%,明显优于对照组。如与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合用可有效地发挥各自的特点,疗效更佳。可见,瓜蒌皮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并对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等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心电图缺血水平也较前有明显改善。因此,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加用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