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蒋廷球

蒋廷球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玉林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

摘要:近十年来国内沥青路面规模大幅急剧上升,并且随时间的推移,逐步进入大中修阶段。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使用,不但适度解决路面砂石材料的需求,同时解决了旧路面刨除料弃置困难的问题;既节省许多天然资源,也大幅减少了旧路面弃料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成为国内公路工程界须迫切推动的一项技术。笔者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再生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检测,二是总结探索规范可行的技术要点和施工工艺;本文从上述两个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1、再生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质量检测

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普通沥青混凝土基本一致,唯一区别的是检测界定再生粒料做为沥青混凝土粒料的可行性。而对于再生粒料的质量标准,应于设计时针对其特性予以制定。若再生粒料具有遇水膨胀性能(含未完全水化的水泥、石灰等粘结料),应加水养生至其水化完成,并经检测符合相关规定后方可使用。下面分别从不同施工准备阶段介绍其检测方法。

1.1未压实混合料:

应依CNS12388或AASHTOT168抽样。每批材料数量为同一拌和厂同一天生产的同一种沥青混凝土数量。每批抽验二件,检验设计图规定的粒料级配和沥青含量,并以每批抽验二件检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代表结果。

1.2已压实混合料:

每15,000m2为1批每批抽验3件,并以每批抽验3件检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代表结果。

1.3选择使用未压实混合料或已压实混合料进行沥青含量和粒料级配试验,监理工程师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但两种方法可相互做为印证。

1.4再生沥青混凝土粒料(RAP):

旧路面结构的级配粒料经挖除后,运回拌和厂,进行筛分处理达到规范要求的级配的再生级配粒料(RAM)。

1.5再生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组成

(1)承包商应依据AIMS-2配合比设计方法,于施工前5天15天提出配合比设计成果,且各项试验指标应符合第02742章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关规定,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

(2)再生沥青混凝土粒料与新粒料,或再生沥青混凝土粒料、再生级配粒料与新粒料的组成比例,须依配合比设计决定﹐若用分盘式拌和厂,所有再生粒料使用量不得超过40%。若用其他型式拌和厂,则依设计图纸规定的使用比例。分盘式拌和厂必须设有再生沥青混凝土粒料(RAP)料仓。

(3)用于生产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分盘式拌和厂,必须加装再生沥青混凝土粒料的专用热炉,必须能够分别烘干新粒料或处理再生沥青混凝土粒料(RAP)设备。再生沥青混凝土应检测其中沥青之60℃黏度,其检验频率为每2,000t一次每个工程至少作一次,检验值不得超过工程司核定沥青混合料之再生沥青混凝土黏度值之±35%。再生沥青混凝土按竣工后经验收合格不同类型的数量,以立方米吨计算。

2、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配合比设计

(1)为决定沥青材料及粒料用量,承包商应于施工前,进行试验配合比设计,经各项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在施工配合比未经监理工程师审批之前,不得开始拌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2下承层顶面的整理与清扫

(1)计划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段,在施工前将其底层或原有路面应按下列规定予以整修及清扫,使其符合规范规定的平整度、高程、清洁度。

(2)如有坑洞或低陷不平之处,应先将其一切浮松材料挖除,并以相同下承层材料按规定填补整修压实;桥面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应先检查桥面平整度,不平处先用沥青混凝土整平,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

(3)如表面有隆起或波纹之处,应将其刮平并予滚压,务使平顺坚实。

(4)如原有路面有冒油、不适当之修补或有接缝、裂缝等之灌缝料时,应清除干净后,以沥青混凝土填补,并予压实。

(5)上列各项工作完成后,应将表面浮松尘土及其他杂物清扫洁净,清扫宽度至少应较路面铺筑宽度每边各多30cm。

2.3压实度

同一种沥青混凝土规格,每约5,000m2为一批(余数未达2,500m2时并入前一检验单位办理,余数超过2,500m2时单独作为一检验单位),每批应作压实度检验5点。

2.4平整度

(1)新铺设路面、全部厚度或部分厚度之铣刨加铺路面及管线挖掘回填路面,完成后路面应具平顺、紧密及均匀表面。路面平整度以3m直尺、颠颇累计仪等进行检测;但对以颠颇累计仪检查不合格路段,宜以三米直尺进行复检确定。

(2)以3m长的直规或高低平坦仪量测道路平整度时,应沿平行于,或垂直于路中心线之方向检测时,其任何一点高低差,基层或功能层不得超过±0.6cm,平整度标准差(S)不得大于0.26cm;一般公路旧路面面层不得超过±0.6cm,平整度标准差(S)不得大于0.26cm;高速公路旧路面面层不得超过±0.3cm,平整度标准差(S)不得大于0.24cm。

2.5铺筑厚度

(1)路面完成后,每1,000m2应钻取一件样品,按CNS8755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其厚度,检测位置以随机方法决定。所留试洞于检测后,应即以相同材料回填并予夯实。

(2)路面厚度的容许误差,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但笔者认为:由于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国内规范值略显宽松,建议在规范值的基础上稍作提高,如可考虑将规范规定的“每层厚度误差不小于1cm”调整为“全厚度误差不小于设计厚度的10%或1cm(取较小值)”等。

2.6路面养生

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后碾压完成后,在铺面温度自然冷却至50℃前,应禁止任何车辆通行。城市道路路面碾压完成后,因市政、消防等城市管理需要埋置于路面下方的孔盖,挖留相应的路面孔盖区域,完成市政管线、消防设施施工后单独补充铺筑,铺筑工艺与主路面一致并保持与主路面齐平。

3、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为积极推动沥青混凝土刨除料回收再利用,落实再生沥青混凝土质量管制,以及加

强工程人员对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有效管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实践,总结有关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如下:

3.1全面提升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力:在相关主管部门未能完善有关检测及施工规范之前,设计单位可充分发挥其研究及创新功能,从试验路段、试验项目到省到区域不断实践总结,提供切实可靠的设计成果,为施工提供有效的管控参数,是确保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

3.2全程管控沥青混凝土生产过程: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的再生沥青混凝土质量管理成果资料,对于有关的检测试验结果,尚无法以累积的统计数据制订出合理的标准,执行初期应由主管单位依据配比设计探索管理生产过程,以最原始的管理方式采取全程监督管好质量,同时累积更多经验与资料。

3.3加强旧路面刨除料流向管制:沥青刨除料若经处理再利用便成为有价的回收料,若未回收再利用时,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的废弃物,更有可能被不良承包商夹入经处理合格的再生粒料中以次充好,严重影响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对刨除料流向加以管理,各承包商必须建立详细的刨除料流向管理台账,确保每一方旧路面刨除料流向经审批的弃渣场或者再生粒料处理厂;同时必须在再生粒料入仓处设置24小时不间断视频监控设施,既可监视弄虚作假行为,又能在发生此类质量问题时方便倒查追究相关责任,从而真正杜绝质量违规行为。

3.4做好积累,加强总结。各工程管理单位就本单位参与试行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工程,积累相关检验试验数据,并进行综合总结评估,制定相应的企业统一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作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参考依据。

4、结论与建议。再生沥青混凝土在国内虽已有多年的试验推动经验,然而大部分工程人员对其质量控制仍存有疑虑。经由对再生沥青试验路面的多年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其施工质量可以等同于一般沥青混凝土。只是由于目前路面工程界处于市场竞争激烈而忽视质量机制的不正常状态,加上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较高,一般工程人员不得不担心再生沥青进入市场将使质量更形恶化,而迫于竞争压力的承包商,也大都无法投入人力提升质量控制水平,这种现状迫使行业相关单位对推广这一新技术慎之又慎。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4.1尽快总结出台再生沥青混凝土特别是再生粒料的设计及检验标准:依据国外经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等同于传统沥青混凝土,但再生沥青混凝土特别是再生粒料尚未有客观合理的设计及检验标准,而业主单位限于人力亦未能全程监督,从而导致许多业主因质量方面的担忧而不敢进行此方面的尝试,这也是导致国内再生沥青混凝土大多处于试验阶段而非大规模推进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快有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从制度层面为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大面积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加快推进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培训工作,未来10年国内大量沥青混凝土结构路面进行大修或重修,而目前真正了解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的技术人员极少,远远无法满足未来的大量需求。建议行业相关单位注重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培训工作,以缓解供需矛盾,保障大规模推广背景下的行业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卢亦昭,郭小宏;沥青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系统资源优化配置(Ⅰ)——系统资源的静态配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郭小宏,郭嘉银,杜真德;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的理论及实践(Ⅳ)─—施工机械组合与评价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周笃荣;宽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公路;2004年04期

[4]刘向荣;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要点及控制J;公路;200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