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探索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

杨成山

抚宁县煤炭事业管理处杨成山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频频曝光,中央以及各省市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煤矿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仍是将实现“经济利益”放到了首位。这使得煤矿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煤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当前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管理改革煤矿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各级政府、煤炭生产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煤矿事故大多造成群死群伤,对周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各地方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再也无法“悄无声息”地解决。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减少煤矿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刻不容缓。为此,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力图对煤矿企业进行高效整改。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煤矿企业的安全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一、国内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一)管理模式过于粗放国内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操作都过于形式化。

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过多地注重空泛、高深理论的宣传与构建,只做了些表面文章,而忽视了企业职工的实际需求。同时,在缺乏实际调研背景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并不能给企业职工带来多么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思想影响。

加之在实际的文化宣传过程中,煤矿企业并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宣传手段,以至于实际操作过于形式化,可操作性不强。

企业职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管理过于粗放,使其缺乏标准、规范的作业流程去遵循,致其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常常表现出懈怠、拖拉等现象。致使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处理,这些行为势必会为煤矿的安全管理与操作带来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监察部门缺乏独立性在对煤炭企业生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煤炭企业的监管部门(主管部门)执法缺乏严肃性。煤炭企业的监管部门(主管部门)本应该与各个部门保持相对独立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监管部门同生产部门盘根错节、关系复杂、密切,甚至有些时候,某些领导同时肩负着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双重身份。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领导为了快速实现煤炭产品的高产量,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对某些安全生产隐患处理不及时,表现出一定的漠视态度,隐患得以发展、演变,进而导致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才知道后悔甚至追悔莫及,捶胸顿足。

另外,煤炭企业自身安全监管过程中,监管手段缺乏多样性,常常是只采用简单的经济处罚,却忽视了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处理,比如,很少有煤矿企业真正利用奖惩机制激励职工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查找和处理。

(三)超前预控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未能体现查找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预防更先一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做好安全预防能更有效的确保安全生产。但在当前的煤矿企业中,很多领导者都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部分煤矿企业购买了各种安全设备,例如,井下移动避难舱以及自救器等安全防护设备。但是,多处于闲置或走过场、做样子状态,起不到应起的作用。以至于很多领导就不愿意花更多的资金购置此类的安全设备。导致安全事故多发,甚至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由此造成的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企业得不偿失,并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四)煤矿企业部门间的权限不清当前,国内部分煤矿企业在筹建过程中,各部门由于基础设施以及权力分配还存在一定的不明晰地方。使很多部门常常自行构成一个利益中心体,并与其他部门划定了明显的边界线,以至于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受到了严重地阻碍,这样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质量。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改进措施(一)推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扭转形式化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引导企业的全体职工加强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意识,还能够借助科学优化的管理制度,为职工指明具体的工作执行标准,从而对自身的工作行为进行合理规范。不仅如此,精细化管理还能够有效避免煤炭企业部门间的权责不清,相互推诿问题发生。构建精细化的岗位责任制,不仅能够让工作目标得到标准量化,还可以将责任进一步细化,从而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清晰和高效,以便更好地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实现。

(二)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生产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由煤炭行业安监部门负责监督,同时加强工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职工人身安全有所保障,重视关系职工生命和健康的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和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及时向企业反馈,并主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使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三)抓好风险预控首先,针对高危作业,加大安全预控管理力度,狠抓责任人、监督人,重抓交接班、中夜班等薄弱环节。其次,加强企业相关责任人安全风险预控培训,提高其对安全投资的重视程度,使其认识到安全投资并非只投入,无产出。再次,建立并完善井下高危作业环境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针对易发事故,采取重点培训的方式,并通过实际演练来检验、评价应急措施的合理性。

(四)发挥企业文化的实际效用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及其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并共同拥有和自觉坚持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正是通过对人的内在要素的研究,以安全文化启迪人、教育人、造就人,用更能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手段,有效地协调人—机—环境系统的关系,实现煤矿生产的长治久安。在煤矿生产实践中,注重人的观念、心理、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煤矿全体员工树立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生产氛围,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型安全人。

三、结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一直都是关系到煤矿全体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事情。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理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将安全生产以及安全隐患的防范放到首位。然而,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部分企业领导思想出现了偏离,以至于煤矿企业的安全隐患频发。为此,有效开展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宣传工作以及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1]罗景峰,许开立.煤矿安全预评价的可变模糊识别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11)[2]吴金刚,于红.基于4M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J].煤矿安全.2010(04)[3]陈全.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4]陈东科,杜春宇.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5]王俭.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