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48
摘要:城市慢行空间系统指由公交车道、步行道、自行车道所构成空间系统,发展慢行交通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慢行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推进在当代有了新的含义。本文从城市慢性系统空间设计中的铺装设计元素切入,探讨如何通过改进铺装设计改善城市慢行空间环境,进而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无障碍设计。
关键词:城市交通慢行空间系统无障碍设计铺装
1导言
1.1城市发展慢行空间系统的意义
城市慢行空间系统(以下称“慢性系统”)是指由公交车道、步行道、自行车道所构成的以人流动为主的空间系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就城市交通而言,曾经以“自行车王国”著称的旧貌已演化成以汽车、地铁等机动车为主流代步工具的“新颜”,重新认识城市慢行系统使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重新定义并重构慢行系统,适应了当前人们对更加健康、环保、安全地使用慢行系统并可以自主地与人进行交流的期待。
这种理念反馈到城市慢行系统空间的设计上,首先应当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及无障碍性,同时考虑到“街道”(即“慢行系统”)除了提供交通功能以外,同时也是公众进行交流、发生“故事”的场所,因此,慢行空间更应当注重满足舒适性,教育性,以及促进公众交流等功能。
本文对慢行系统无障碍设计在空间和功能上提出更多要求,重新定义慢行系统的无障碍性,考虑使用者生理、心理等多维度需求,让慢行系统可以引导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城市环境的改造做出贡献,也为我们美好的城市生活添加一张新名片。
1.2慢行系统无障碍设计
通过景观规划和设计使得城市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空间不仅满足《无障碍设计》(GB50763-2012,原《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已废止),
并且成为城市交流的空间,实现交通、休憩、娱乐、工作等多元化的无障碍设计。
1.3慢行系统中的铺装设计
铺装是景观设计在慢行系统设计中可控制的主要元素之一,它为慢行空间进行了平面界定,为慢行空间中各种活动的发生提供舞台,它与慢行空间系统是否可以满足无障碍使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本文从目前城市慢行空间系统在铺装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城市慢性空间设计的不足以及发展方向,提出如何通过铺装设计元素变化实现慢行系统的无障碍设计的策略。
2当前慢行系统铺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连贯性
主要指慢行系统空间被占用,以及慢行系统之间缺少衔接两方面问题。前者主要指自行车道被机动车占用成为行车道或停车道的现象,它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安全隐患。骑行者被迫和机动车共道,而人行空间与机动车道之间失去自行车道的有机隔离。
慢行系统之间缺少衔接指人行道,自行车道被机动车道分隔,在地面上缺少提示信息。其现象主要出现在交叉路口。
2.2有机联系差
城市慢行系统空间从宏观上讲是线性空间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具体到每个地块,应与周边地块产生必然联系,而不是限定在一条直线内,只强调了慢行空间在交通功能上的需求,
忽略了它在人们交流交往可以起到的舞台作用。
图2-1城市市政道路与建筑外广场空间独立存在,缺乏关联图2-2城市道路系统积水现象严重
2.3自然生态性弱
近几年,从南到北雨季时节“到XX去看海”的调侃语的流行,说明慢行系统严重积水现象已成为大家难以接受的诟病。导致这种“城市里看海”现象屡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与城市绿地的自然生态性弱,难以有效缓解雨季时节城市道路突然出现大规模积水时的排水压力。而在无雨或高温天气,还有可能带来风沙扬尘或“热岛效应”,对市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4安全隐患多
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材料使用缺乏安全性及细节设计缺乏安全性两个方面。城市慢行系统路面铺装由于施工材料及工艺不佳、后期维护不当等原因,造成路面基础不均匀沉降,路面铺装粗糙不平,检修井与路面交接不平,下雨天容易积水等问题,不仅给行人带来不便,也是严重影响行人安全的重大隐患因素。
图2-3城市步行道路铺装材料磨损严重图2-4西直门桥北人行道铺装
2.5出现视觉疲劳
城市步行或自行车道设计以直线型为主,在空间尺度上缺少变化;道路铺装设计材料多为混凝土砌块砖,材料单一。在功能上只满足交通的功能,缺少其他信息表达,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铺装,往往导致行人出现视觉疲劳。
3慢行系统铺装设计元素的新诠释
因此,通过导入新的慢行系统铺装设计元素,通过采用连贯化铺装设计、有机化铺装设计、生态环保化铺装设计、安全舒适化铺装设计以及有趣化铺装设计,就能够实现慢行系统铺装设计元素的“升级改版”。
3.1连贯化铺装设计
3.1.1还慢行系统给公众
慢行系统被机动车占用的问题无法通过景观设计彻底解决,但可以通过在铺装设计突出慢性系统元素,明确车行、人性的功能分区来缓解现状。主要通过铺装形式、颜色或材料的不同及以及添加标识系统等方式来突出慢行空间的空间界限。
图3-1丹麦哥本哈根城市慢行系统铺装无障碍设计图3-2美国波特兰商圈改造项目
3.1.2加强慢行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
当慢行系统被机动车道割裂时,通过运用具有联系性的铺装形式、颜色或材料,以及添加标识系统等方面实现慢行系统视觉上的延续性,提醒机动车驾驶者慢行,提高慢行空间系统的安全系数。
3.2有机化的铺装设计
将呆板、功能单一、缺乏创新的城市慢行系统与周边广场、公园环境进行一体设计,增强场地整体性、趣味性及场所感。考虑空间及铺装的有机一体化设计,运用不同色彩、肌理的铺装材料划分功能空间,优化慢行系统空间尺度,形成舒适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休息交流娱乐的公共空间。
图(左)3-3丹麦哥本哈根诺勒布鲁区SuperkilenUrbanPark.图(右)3-4纽约州伊萨卡市街道慢行系统设计。
3.3生态环保的铺装设计
3.3.1透水铺装材料的运用
透水铺装材料及透水铺装路基结构的运用可以引导地表雨水及时渗透到土壤中有效储存,补充地下水源,有效平衡地表水与地下水,改善城市道路积水问题。在暴雨时缓解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压力,而在气候干燥时,还可以通过蒸发,将孔隙中储藏的水份带到空气中,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图3-5美国锡达拉皮兹市医疗区和第十街设计
运用透水铺装材料、雨水花园、绿地排水、城市排水系统有效结合的方式采集雨水资源,缓解道路排水压力
3.3.2透水铺装材料
表1常用透水铺装材料的透水性比较
3.4.1铺装材料的适用性
人行道路及非机动车道路不同铺装材料的安全适用性,可从景观效果、特征、造价、后期维护、透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及选择,请参考表2。
表2人行道路及非机动道路的常用铺装材料的选择比较
3.4.2设计细节方面
安全舒适的铺装设计体现在细节方面有很多类型,以此加强慢行空间系统铺装的连贯性,实现慢行系统使用空间的便捷与安全等。
图3-63-7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慢行系统铺装地面高差处理细节设计
以图3-6、3-7为例,慢行空间系统铺装地面的高差处理方式主要采用两种形式。其一,路缘石与道路坡道有机整体化设计。在合理位置设置满足无障碍设计坡度规范的坡道,连接有高差的两处铺装场地,以满足无障碍使用者需求。坡道的铺装采用与两侧路面不同的防滑铺装材质,运用铺装颜色及材料样式的区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为满足排水需求,在坡道低点设置雨水排水口,雨水篦子等排水设施与坡道材料统一。其二,保证场地铺装设计的连贯与整体性,运用自然找坡竖向处理手法,形成无障碍坡道连接有高差的两处铺装地面。坡道两侧采用与周边铺装场地封边相同的铺装材料,体现场地的整体性。
3.5有趣的铺装设计
通过将铺装设计元素与城市导视系统、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照明设计三个方面结合,实现慢行系统的铺装设计的趣味性及信息传达的功能;可以分别从材料、形式、工艺、适用范围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应用。
3.5.1结合导视系统导入铺装设计元素
将慢性系统的铺装设计元素与导视系统相结合,通过简洁的图案与符号提供指示信息,实现铺装与人的互动。选择材料一般为以下几种:各种砖类、花岗岩石材、金属、塑胶、彩色陶瓷马赛克、各种反光材料等;可以采用的铺装方式则针对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材料灵活选择,一般以砖铺、不同石材面层加工、不同材料的拼接组合以及采用有色材料描绘为主。
砖铺的形式主要适用于小巷子、胡同等宽度尺寸相对较小、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道空间。其主要是通过运用不同颜色、肌理、物理属性(如反光度等)或尺寸的砖块,按照平铺、立砌、席纹、一丁两顺或对中错缝等铺砌方式,铺砌出文字、箭头、图案或符号的视觉效果,起到信息传达的标识作用。砖块材料尺寸多为50或60厚100长200宽大小,尺寸大小规格统一,且材料及人工成本造价相对不高,铺装效果比较古朴亲切,建议采用透水砖材料,会更加环保。
不同石材面层加工制作的形式多适用于尺度相对较大的商业街区、公共休闲空间等,如慢行空间与周边商业广场一体化设计时。主要运用石材雕刻、面层处理、粘贴等方法,在石材铺装上做出文字或图案效果,起到导视作用。由于石材的规格尺寸颜色很丰富,可根据不同场地需要选择不同厚度及规格的石材样式,文字及图案的大小样式,选择空间也较多。
不同材料的拼接组合主要有反光材料与不反光材料组合适用、金属与石材或混凝土等其他材料拼接组合等。一般运用于街道首尾,运用雕刻镂空等手法,粘贴文字、图案、符号、箭头等标示街道名称,特殊纪念意义等信息。
图3-113-12不同城市街道铺装的整体艺术性
局部小尺度铺装形式主要通过镶嵌具有艺术特性的铺装纹理,实现信息传达、科普教育等作用,让慢性系统的铺装元素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组成部分的同时,实现边走边玩、边玩边学的教育理念。
图3-13少数民族博物馆门前铺装设计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图3-14铺装拓印实现科普信息教育作用
4结论
本文从分析现阶段城市慢行系统铺装设计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入手,通过连贯化铺装设计、有机化铺装设计、生态环保化铺装设计、安全舒适化铺装设计以及有趣化铺装设计五个方向,阐述了慢行系统铺装设计元素的运用方法。通过完善慢性系统的铺装设计,从而实现强化慢性系统的无障碍功能,提高慢性系统的舒适性,让慢性系统成为城市多彩生活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尹治军.《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9.
[2]吴雪凌.《城市公共空间铺装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郑章毅.《地面铺装更具人性化若干要素》[J].福建建筑.2004(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