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结构功能初探

/ 1

上呼吸道结构功能初探

肖云

肖云(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耳鼻喉科河南鹤壁458010)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4-0071-02

随着吸气运动开始扩张的胸腔,使下呼吸道肺泡容积逐渐增大,咽喉肌群的收缩及鼻腔、窦腔、中耳腔黏膜在负压下的松弛使其容积变小,其间较清洁的空气向下呼吸道方向流动,而环境中较浑浊但富含氧气的气体被吸入鼻、咽喉。

呼气运动则将鼻、咽腔较浑浊的但已是低氧、高二氧化碳的气体呼出鼻孔,而鼻腔、咽腔、窦腔及中耳腔则因气压增高和肌肉松弛滞留下尽多的靠近下呼吸道的已被净化的空气进一步净化。

因此,呼吸系统除肺泡及鼻咽处两端的气体外,更多的空气成分,更像是在呼吸道内做活栓运动,而鼻、咽腔空气的高氧和肺泡处的高二氧化碳这一恒定状况,使氧分子由上向下和二氧化碳由下向上的扩散运动,随呼吸运动永不停歇地穿过呼吸道中大量的、相对静止的、做着活塞运动的空气,其它成分则进行着单一方向的快速运动。而空气中悬浮着的其他物质,因其大分子量、较高比重、较大体积等特点,被大比例以氮为主的相对静止的空气其他成分悬停于呼吸道上段,不易向下呼吸道、肺泡方向扩散。

从呼吸道两分出的上呼吸道发育形成的狭窄、弯弧、凹凸、附属腔隙等形态特点,起着调控空气流量、流速、方向,增大有限空间黏膜表面积的作用,以利于空气与腔壁充分而有效地接触及上呼吸道高效、逐级对其净化、加温、加湿。

腔壁的黏膜富含着的血管、腺体及纤毛粘液毯系统,空气在此与其有效充分接触后,大量的尘埃颗粒及大分子致病微生物、有害气体等被粘附而清咳出或吞咽下,保证了进入下呼吸道的空气较为清洁、温、湿,符合生理要求。

而上呼吸道似乎又可两分出鼻腔、鼻咽腔和口咽、喉咽及喉腔两部来探究,两侧鼻腔外侧壁有鼻窦和泪道开口,鼻咽侧壁有中耳腔开口,鼻窦和中耳腔对留置被鼻腔、鼻咽腔净化了的空气及进一步净化起重要作用,中耳腔对维持鼓膜内外压平衡、感觉自体发声及共鸣等亦起重要作用,而泪腺及泪道流出的泪液对沉积于下鼻道的比重较大的微粒起到了重要的冲刷作用,故可被看作鼻腔的附器。同理,涎腺和口腔亦可看作口咽腔的附器。

软腭及腭垂应是鼻咽底壁和口咽顶壁,其构造形态对交通于鼻咽、口咽处气流的流向、流速、流量起调控作用。

鼻腔、鼻咽腔对吸入空气的首道滤过作用及对下呼吸道及肺泡的保护作用的重要性,从今年的H1N1流感的危重、死亡病人多发生在大龄儿童及青壮年此一年龄段亦能得到体现,排除此年龄段活动能力强、社会活动多、易首先遭遇感染这一层次因素,他们的活泼好动及言语交流多,经口吸入空气的频繁程度较多,为致病菌向下呼吸道及肺泡扩散侵袭提供捷径亦应是一大原因,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在公共场合保持静默的经鼻呼吸,对防止被传染及受染后的症状较轻亦非常重要。

在呼吸功能的探究中,依在鼻腔、鼻咽腔内的开口位置不同,似应能两分为鼻窦和鼻咽窦(即中耳腔),而鼻窦中的蝶窦似应能称为上鼻咽窦,而中耳腔即为下鼻咽窦,前组鼻窦为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后组鼻窦为后组筛窦,充分发育的后组筛窦,似应有类前组鼻窦样功能而能分出三群,以分别对应前组鼻窦的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的功能。鼻腔黏膜大致以中鼻甲所在水平为界两分为上部的嗅区和下部的呼吸区。

鼻窦、咽窦结构的发育更加完善提高了上呼吸道加温、加湿,净化空气及呼气时留滞已净化空气的能力,而其充分发育的程度,则是常态下呼气时气压对其长期作用而塑成的,筛骨的松软性及气房薄骨片结构最易受鼻腔气压影响而被精雕,发育成与常态呼气量相适应的容量体积。以最易观察的上颌窦为例,窦口黏膜的肥厚和腺体的发达,加上电镜下可见的纤毛麦浪样的起伏运动,窦口对空气的网筛样、滤膜样过滤作用非常明显。鼻腔黏膜比窦腔黏膜血管、腺体较少,薄而苍白,纤毛粘液毯运动较弱,反证了其中的空气质量与鼻腔内的空气质量相比已大为提高。而中耳腔对维护鼓膜内外气压平衡的要求极高,咽鼓管的充分狭长发育,保证了进入气体更加洁净。咽口圆枕的充分发育,有效阻止了鼻、咽粘液经此侵袭中耳。自幼习唱者的力量型演员,发达的胸腔吐纳气息能力可有良好的胸腔共鸣优势,而其必能促成颅骨、窦腔、中耳腔的充分发育,为颅腔共鸣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故训练有素的优秀演唱者的胸腔共鸣与颅腔共鸣的和谐运用,能够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声乐享受,也说明了常态呼气时对窦腔等发育有重要影响。

适当鼻中隔的“C”、“S”形等弧形结构及棘突、矩状突、嵴,有利于空气气流的转向和涡流的形成和维护,也增加了黏膜表面积,是更加完善的生理发育形态。鼻中隔偏曲应能不被看作是一种疾病,不应盲目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