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
摘要:工商企业在日常管理行为中,如何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下,合法经营,规避法律风险,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引导下开拓蓝海市场,在法治经济下排除隐患弊端,稳步持续发展,在现代工商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作者对改革形势下工商企业经营者所面对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法与工商管理;法律观念;管理思维创新
市场经济本质属于法治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需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精神,统一市场秩序,公平合法竞争,有效监督机制牵引,而这一过程需要遵循看得见的法律法规。尤其在国内经济升级转型这一现状下,在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中,既要维持市场的效率思维,又要保证法律的公平思维,形成商业与法律相结合的复式思维。我国市场经济正在由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进入到一个法制秩序的状态,部分工商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缺失,法律思维空白,对市场经济转型和企业自身发展是严重的阻碍。
一、工商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现状
工商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现状缺失有以下显著现象:
企业自身问题:1、企业发起设立时公司制度漏洞和创始人资格缺陷,使得企业运营、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等纠纷难以处理。2、经营中生产过程、营销环节侵权、违法的行为无约束或不自知。3、企业内部日常管理中对企业自身和企业员工依法应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忽视,企业用人制度无法合法有效实施。
企业对外经营行为:1、忽略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不懂得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识别、分析,靠地缘和血缘维持野蛮经营。2、在不正当商业竞争中无法自我救济,不懂得依靠法律手段维护正常权利和合法范围内的权益。3、无法运用法律规则创新经营管理,企业经营水平落后于社会发展和当时经济状态。
此外,无法律观念的工商企业行为与工商行政管理行为的背离引发暴力抗法、无意识违法也是近年日趋凸显的社会问题。
二、我国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工商企业及其经营者方面的完善和调整
(一)2014年10月20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并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指导意见:
1、健全产权保护制度。首先,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其次,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务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第三,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化的体制机制。
2.鼓励自由流通,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3、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对垄断,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4、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防止企业恶意违法。
(二)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一方面确认了自愿原则,为社会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对各项权利的保护,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的法律环境和法治秩序。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
1.在市场主体制度方面,确立了主体平等原则,有助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等交易;同时明确了法人的分类标准,丰富了法人的类型,降低了经营门槛,确立了经营性法人的一般规则,规定了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及责任,从而有力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2.在市场行为规则方面,确立了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都是市场主体所应遵从的基本规则,并详细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等具体规则,进一步完善了代理规则。
3.在交易客体层面,确定了市场主体所享有的各项财产权利,如对知识产权的客体进行了详尽列举,对网络的责任划分、对数据的保护,适应了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4.在市场秩序维护方面,强化对交易第三人的保护,注重对信赖利益的保护,保护交易当事人的合理预期。
此外,民法总则确定了绿色原则,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相互呼应。
三、工商企业经营与法律的关系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变化,都受到经济基础的根本决定。在经济因素中,生产力是通过生产关系作为中介来决定法律的。其次,法律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通过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在法律对经济具有确认和保障作用。
第一是指导作用,体现在守法经营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对工商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和决策行为指引,给予法律义务和法律权利。其次是预测作用,体现在运用法规经营管理,通过法无禁止即可为,缩小行为范围,预测法人、企事业单位民事法律行为。第三是规避作用,通过法无明确即禁止,了解处罚制裁范围,降低违法风险。其反向操作也可以保证企业经营者在合法经营范围内利益最大化,也反映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可以创造机会。
四、新经济形势下对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思维的要求
首先,应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市场经济主体和基层。1、定期对工商企业经营者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和更新法律知识体系教育,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企业危机的排解和企业的发展,确保企业管理行为有效实施,保障了企业合法范围内的收益。避免和降低企业因法律风险产生的损失和额外支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2、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律实践活动的宣传,认识工商行政管理行为的合理合法性,避免盲非恶意抗法行为。3、法律观念的应用可加深管理者及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了解,使企业运用有了更夯实的保护,例如在企业建立和发展、企业用人制度方面,只有在合法条件下才能有效实施,不断发展。此外,政府应加强诚信建设,启用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守法信用记录,强化中华法文化在解决经济领域的个体化小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企业经营者和实践者行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行为。
其次,加强工商企业岗位人员法律思维培训。定期对企业法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考核,保证职业人员法律能力与岗位相匹配,落实责任到人到位。保证法律概念深入人心,使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遵守法律法规,降低企业运营中的纠纷,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第三,进一步将法律思维作为企业管理的引导思想之一,使企业管理行为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当代经济形态,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法律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理解为企业制度和工作指南针。使用法律规则资源可以优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运营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对于具体业务,如招投标等工作,按照相关招投标程序,梳理风险点,简化不必要流程,规避违法环节;在合同订立时,优化合同条款,风险最小化,消除未知隐患;在进行交易时,升级交易方式和交易盲点,减轻税负和其他法律义务;在处理纠纷案件,可为企业挽回或减少损失;在知识产权方面,企业专利本身就可以作为独立资产进行评估。
第四,通过整合创新规则赢得蓝海市场空间。作为行业领军者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到立法立规活动中,为企业争取有利的规则和政策。此时工商企业经营者若将思维反转,通过对新市场和行业的掌握、整合创新规则,形成新行业高标准,从而谋求蓝海空间,这样,通过创造标准、创新规则占领全新市场空间,这一企业管理过程实质上可以将规则创新看成创新产品,从而为企业带来创新利润。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的出现,对市场的占领速度,以及地方政府对类似现象级产业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就是在法律空间范围内做到极致创新。同样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在法律法规缺失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整合创新法规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依法合规、运用整合规则,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法治化推进的特殊时期,企业经营者需要将法律与工商管理行为更贴合实际的结合。企业不但需要学习更新法律知识体系并遵守法律规则,更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学会使用规则,创造创新发展空间,为我国市场经济大厦的稳健发展贡献更牢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闫新燕.新生代员工法律意识觉醒对企业管理的启发[J].经营与管理,2014(12).
[2]李景华.法与工商管理:概念、模型及其应用[J].学士论坛,2016(11)48-49.
[3]王利民.《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J].学习时报,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