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人工气道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33例人工气道临床护理体会

廖琳菱

廖琳菱

阆中市人民医院ICU(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3例使用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经治疗33例护理效果满意,2例气管切开病人因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结论只有规范的护理流程,科学的管理方法,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才能使人工气道安全、有效的为病人开辟生命绿色通道。

【关键词】人工气道护理通畅无菌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9-0103-02

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辅助病人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从而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临床上常包括喉罩、口咽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开辟了绿色生命通道。

我科从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共有33例患者使用人工气道,其中气管插管21例,气管切开12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为63岁,插管时间为2—72天除2例气管切开患者因突发心脏骤停死亡外,均安全渡过危险期而健康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加强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及时调整通气模式及呼吸参数。

根据呼吸衰竭的原因及病人具体情况,我们选择AC、PC、SIMV、SPONT四种模式,在行机械通气30分钟后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参数,以后每4小时检测一次,及时调整呼吸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有氧浓度等)及呼吸模式,防止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

2气道的护理

2.1.1妥善固定气管导管,临床一般应用新型3M胶布固定气管导管,此胶布不因潮湿而粘度下降。操作时动作宜轻柔,勿过猛以防止导管插入过深或拔出气管外,气管导管的固定一定要舒适,气管插管的深度,成人一般为20—26cm,当调整气管导管至合适深度后应每班记录并保持这一刻度,便于发现导管移位。

2.1.2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导管,松紧度适中,尤其在置管48小时内严防导管脱落或移位。

2.1.3气管切口护理注意事项:

2.1.3.1严格执行无菌消毒制度,密切观察造瘘口有无渗血、渗液,按需更换造瘘口周围敷料,保持造瘘口干燥,更换频率常规为每天2次,必要时随湿随换;

2.1.3.2注意有无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造瘘口周围分泌物取标本做细菌培养,以指导医生用药。

2.1.4气道湿化:气道湿化分三种,一种是呼吸机上配备的加温和湿化装置,即将无菌蒸馏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从而起到对气体进行加湿的目的,吸入气体温度以32—35℃为宜,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是提高吸入气体湿度,可加强湿化,但吸入气体温度不超过40℃,否则影响纤毛运动,出现体温升高、出汗,严重者出现呼吸道烧伤,若吸入气体温度过低,则失去湿化温化效果;第二种是人工气道湿化,是指气道内直接滴注湿化液,湿化液可以用0.45%NaCl注射液20ml+a糜蛋白酶4000u、2%碳酸氢钠液、沐舒坦稀释液10ml/h或遵医嘱,滴入液体的多少应根据痰液的性状综合判断,避免过少而至分泌物排出困难或液体滴入过多而影响肺的通气和纤散功能。第三种是超声雾化器将水滴利用射流的原理变成微小颗粒输入气道,起到湿化作用。

2.1.5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

2.1.5.1正确掌握吸痰时机:首先适时,病人频繁呛咳,出现人机对抗/通气压力升高,听到气管内有痰鸣音、出现紫绀、呼吸不畅及SPO2下降,病人要求翻身、排背或震动排痰后均需吸痰;其次定时,无以上症状,如听诊双肺有痰鸣音时,应定时吸痰,以半小时至2小时为宜;

2.1.5.2按需选用吸痰管:选管壁光滑、顶端圆润、软硬适中、直径不超过内径的1/2。2.1.5.3严格把好无菌关:它是人工气道吸痰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机械通气病人极易发生医源性肺部感染,病死率高达25%—50%,因此在护理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机会,做到一次一根,由浅而深,禁止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内,吸痰前后均应吸入纯氧3—5分钟,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一般在33.3—40.0kpa,以防止损伤病人气道粘膜。

2.1.6人工气囊的护理:气囊压力保持在2.67kpa以内,气囊压力过高,会损伤气管粘膜;压力过低,会由于漏气使通气量减少,还会发生气管内插管自行脱出,及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在使用时应少量分次地注入气体使气囊充盈,直至气道密闭或呼吸机不漏气,为预防和减少压迫性气管粘膜坏死,气囊应放气2次/天,时间为15—25分钟,放气时应加大潮气量以弥补气囊漏气所致潮气量不足,但必须注意,在气囊放气前均应充分清除口腔和鼻咽部的分泌物,以防鼻咽部和口腔残留的分泌物误吸入气道。

3心理护理:指定有经验的护士负责监护,做好心理疏通,鼓励病人战胜自我,战胜疾病,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因带机病人不能言语,所以沟通方式很重要,临床常用写字板或通俗易懂的手势、面部表情、步态来表达。

4口腔护理:应2名护士同时配合完成,每日口腔清洗3—4次,必要时用0.5%聚维酮碘溶液清洁口腔,咽部雾化,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

5体位及鼻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鼻饲时,在病情许可时尽量抬高床头30°,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待鼻饲约30分钟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休息。

6做好撤机拔管前的护理:

6.1撤机的指征:

6.1.1病人病情好转或稳定,使用呼吸机指征已消除;

6.1.2自主呼吸较强,呼吸频率<30次/分,潮气量5—8ml/kg;

6.1.3吸痰时暂时脱离呼吸机而无明显缺氧表现,循环情况稳定;

6.1.4神志清楚,配合治疗,痰液量逐渐减少,并能自主咳嗽排痰;

6.1.5吸入氧浓度为40%,氧分压大于或等于60mmhg;

6.1.6二氧化碳分压小于50mmhg;

6.2撤机时间:宜在病人良好的睡眠后(早晨或上午),停机时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

位,以减轻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迫等。

小结: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是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气管导管的护理、人工气道的湿化、人工气囊、分泌物的处理,口腔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在人工气道护理的同时,正确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呼吸参数,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酸碱失衡,及时处理,每24小时做1次呼吸机管路相关部位的细菌培养,及时清洁、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接头,定时对气管深部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还需共同努力,尽职尽责,百般呵护病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桂霞,赵英。冲洗气管套管气囊上分泌物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69。

[2]蒋颖。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