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中医院154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中医临床研究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很多中医临床研究团队都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高了重视,并对相应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相关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在实际研究支气管哮喘病症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中医临床团队能够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本篇文章就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一些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哮喘;中医;临床
中医临床研究在国家医疗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很多中医临床科研团队都提高了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重视与研究。一方面是由于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中会存在很多难点问题,需要相关医疗团队能够对相应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降低不利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先进的治疗手段和理念被应用到了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研究中,需要医疗团队能够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为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一、中医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概述
哮喘中医称为哮、哮证、哮病等,在古医籍中属于喘鸣、上气、痰饮等范畴。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遇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以邪实为主,平时表现为正虚。
中医药治疗哮喘,除了可以直接控制哮喘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缓解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滋补肾阴法减轻皮质激素所引起的柯兴氏征不良反应,通过温阳补肾法用于激素减量过程中的辅助治疗,帮助临床撤减激素,防止撤减激素时发生反跳现象。
目前,中医临床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部分研究的深度不够,盲目跟从,缺乏创新。课题设计不够规范,缺乏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等,多数研究为孤立性研究,缺乏必要的联合,没有很好进行资源组合,样本量偏少,研究周期过短,研究结果不够稳定,重复性差,研究结果不能很好推广和普及,因而降低了研究价值,损害中医研究的整体形象。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今后研究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传统医学优势,面向市场,合理设计,资源整合。尽量进行多中心、跨专业、跨学科、大样本的创新性研究,有益的研究结果直接推向市场,调动中医研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祖国医学的价值。
二、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治疗要点
1、发作期治疗方面
支气管哮喘病的发作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寒哮期,另一方面则是热哮期。要想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实现中医临床治疗的价值与效果,那么相关医疗团队就要对患者发病期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为后期中医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不利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哮喘专主于痰”、“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发为哮病”。
寒痰为患,发为寒哮;痰从热化则为热哮。发作期邪实为主,治以攻邪,或温化宣肺,或清化肃肺,兼以解表。哮喘肺气上逆易使肠腑传导失司,便秘而难行;同时,腑气不通则肺气不利哮喘更甚,于是从通腑角度出发,运用防风通圣散治疗顽哮。情志因素是哮喘发作的诱因之一,七情与肝关系密切,肝金克木,肝与肺均有调畅气机功能,故肝之气机失调在部分哮喘患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哮喘发作期虽以标实为主,但久发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宿痰、外感、血瘀、肝郁为标,肺脾肾亏虚为本。故应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攻邪时勿忘扶正,使攻邪不伤正,补虚不留寇。
2、缓解期治疗方面
“内科不治喘”,哮喘正气亏虚,宿痰内伏,易于复发。但加强哮喘缓解期治疗,扶正固本,提高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可以有效预防哮喘复发,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症状,巩固疗效。“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哮喘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脏器虚弱之候,以肺脾肾亏虚为主,尤以肾虚为本。
“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故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治以培补摄纳,但需分清阴阳之不同。另外,临床虽以某一脏腑亏虚为主,但脏腑之间可以相互传变,故一般并不局限于一脏一腑,往往相兼为患,如肺脾气虚、肺肾两虚、脾肾阳虚、肺脾肾俱虚等。
哮喘时发,久延不已,气无不虚。肺气亏虚则腠里不固,外邪易于侵袭,补气固表可以抵御外邪入侵,预防哮喘发作,是哮喘缓解期治疗的重要一环。一些中医临床医疗团队用玉屏风散合参蛤散、玉屏风散化裁的补肺片治疗缓解期哮喘,与酮替芬对照比较,证候改善、肺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而且补肺片体液免疫功能总补体(C3、IgA、IgG、Ig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益肺健脾、敛肺止喘之益肺汤可以使患者峰值呼气流速PEF显著性增加而波动变化明显降低,黄芪六君子汤等,均主要从补肺角度对缓解期哮喘进行治疗。
胃为脏腑之本,脾胃虚弱,痰浊内生,为哮喘宿根;生气无源,易感外邪,诱发哮喘,治疗哮证应以健脾益气,培补中气为大法。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为气之根。很多中医教授认为肾阳亏虚是哮喘屡发不愈的病机本质,哮喘不仅后期多见肺脾肾不足,早期即有“隐眭肾虚”,哮喘缓解期患者或无症状体征可辨,从理论上仍应将其责之肾虚,而哮喘属肾阳虚者,气道炎症较为明显,即使在缓解期仍需积极治疗,并运用健脾补肾固本之止喘胶囊治疗哮喘,疗效显著。
哮证本为宿痰内伏,缓解期虽以本虚为主,但往往虚实夹杂,故补虚同时应兼以祛痰;痰瘀易互结,祛痰不忘化瘀。三补二化汤即以补肺脾肾本虚为主,化痰瘀为辅,健脾活血化痰汤健脾益气同时兼顾活血化痰。
随着疗程的增加,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逐渐提高,第2疗程与第1疗程相比更为显著,第3疗程疗效进一步增加,肺功能有明显改善,经过膏方3年调治,总有效率98.3%,停止发作者可达43.3%。哮喘缓解期可以进行分型膳食疗法,食疗法以“未发时扶正为主”的原则辨证用膳,遵循“冬病夏治”的原则,因缓解期多在夏季,故食疗多于夏季进行。
三、结束语
如今,很多中医临床治疗团队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过程中,不仅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还能够将很多先进的中医治疗技术和手段应用其中,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中医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相关医疗团队也能做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降低不利因素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相信在日后的治疗过程中,更多高效的中医方法会被应用到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相关医疗团队在借鉴国外一些治疗方法的同时,也能对中医临床治疗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从而为国家中医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萍.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医临床研究,2014(22):120-121.
[2]栗丽丽,师强华,梁淑芬,等.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36):27-29.
[3]林桂坤.温阳补气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