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之间的不同之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1
/ 1

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之间的不同之处

易贵祥

资中县人民医院四川内江市641200

骨折病症多发生于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人会因为创伤而发生骨折病症。人体连续骨结构发生部分断列或者是完全性断裂,形成骨折病症。骨折拥有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特点,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有较大的区别,通过两者概念与临床症状的比较,掌握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闭合性骨折分析

(一)概念

闭合性骨折是骨折病症中较为轻微的一种,由于软组织受到轻微的损伤能够快速的愈合。通过临床发现,患者患有闭合性骨折,其骨结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发生中断现象。引发闭合性骨折的原因是通过患者骨部受到创伤以及骨骼发生病变产生的,骨骼病变病症会导致骨质产生损坏,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病症,形成病理性骨折状态。

(二)闭合性骨折的特有体征

闭合性骨折临床表现体征为:骨结构变形、异常活动、产生骨擦音。骨结构变形的临床表现是骨折部位发生外形改变,产生缩短畸形、成角畸形、旋转畸形。异常活动的表现为下肢在健康时是无法活动的,而发生闭合性骨折病症会出现异常活动现象。骨擦音的表现为患有闭合性骨折病症后,闭合性骨折的两端在互相摩擦过程中,发生骨摩擦感或者是骨擦音。

如果患者有如上症状之一时,即被判定为足有闭合性骨折病症。在检测时需要注意一个环节,骨擦音的判定,只需要检测一次,不然会使骨部周围血管、神经受到严重损伤。

(三)急救方式

由于闭合性骨折病症属于轻微软组织受伤,并且具有愈合较快的特点,在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患病状态进行处理。一般性处理方式:疑似闭合性骨折患者,依照骨折病症进行处理,以抢救生命为核心。如果患者临床表现为骨部突破皮肤、血管损伤、神经受损时,需要对骨部显著移位症状进行消除处理,利用夹板对患处进行固定。患处包扎方式:如果骨折已经戳破创口发生感染现象,但患处四周血管并未受到压迫时,禁忌及时复位举措,避免创口因为污物的进入发生更深层的感染。如果包扎创口过程中骨折端滑进创口内部,需要与主治医师讲明,避免发生隐患。妥善固定方式:妥善固定举措是处理骨折病症中最重要的环节,固定举措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患者发生骨折部位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软组织、血管、神经、内脏损伤现象;固定举措可以减免患者产生的痛感,防止休克现象;固定举措能够便于病人进行移动。

二、开放性骨折分析

(一)概念

开放性骨折病症是由于患者产生骨折的患处发生皮肤以及皮下软组织发生破裂状,骨结构的折断端突破创口与外界接触,形成开放性骨折。此病症是现阶段多发病之一,引地的原因与现代化工具的使用有关。

(二)开放性骨折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患者患有开放性骨折病症后,会产生发热症状,发热症状的产生与骨折患处发生感染所致。如果患者骨折后出血量大并且血肿产生吸收现象,体温会逐渐升高。部分患者会产生休克体征,由于骨盆发生骨折、股骨处发生骨折、多发性骨折病症情况下,患者的血液大量流失达到2000ml以上,或者是骨折时引发内脏器官损害,产生休克现象。

局部表现:部分患者的骨折部位为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表现为局部痛感加强并产生肿胀,此部位的功能受到抑制。此体征发生的过程为:患者骨折后,骨髓和骨膜以及周围的组织血管会因为破裂产生出血状,骨折部位发生血肿、软组织受损引发水种,血肿和水肿导致患者肢部发生肿胀现象。由于局部发生肿胀和痛感,患者肢部活动受限,严重时功能完全缺失。

(三)急救方式

骨折固定患处举措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核心,骨折固定通过临床治疗拥有如下优势:促进骨折复位、保障骨折快速愈合、避免骨折端的皮肤受到损伤、防止感染、修复重要软组织、伤口快速闭合。开放性骨折固定采取的材料从60年代前期石膏外固定模式发展至60年代初期的内固定模式,到70年代中期,金属架固定器外固定模式快速发展起来。内固定治疗模式操作复杂并加大感染率,外固定治疗模式操作简便,具有可靠性强、便于局部创面治疗,在治疗开放性骨折病症具有较大的优势。

开放性骨折容易发生感染和坏死的病症,如果患者发生骨折需要及时治疗。骨折固定的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判断的依据为创口的安全闭合能力和骨折的类型。依据这两点对患者确定使用骨折内固定模式还是外固定器骨折固定模式。

总结:

总而言之,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都较大,在治疗时需要运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相比,开放性骨折容易产生感染现象和坏死现象,如果发生开放性骨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因为感染造成软组织的损伤,加大治疗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