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的思考

曹虹

曹虹新疆石河子第十六中学832000

摘要:在初中阶段,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比较明显的自我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会发现学生自我表现的主动性比较差,因此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培养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策略出发,对如何提高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学生自我表现能力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学自我表现能力初中生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在初中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时总是很少有学生去主动回答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讨论问题时,积极讨论问题的也还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只愿意充当听众……而这些情况都表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表现意识还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学效果,也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心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1.安排课前讨论时间,寻找学生的兴奋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安排3—5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最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时事,然后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在此过程中,几个比较积极的同学上台讲述时的神态、语气和情感对其他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而且再加上课堂内容的灵活性、自由性较强,学生可发挥的空间较大,可参与的学生会越来越多,这样就等于是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都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心理健康教学的理论知识抽象且枯燥,但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都较为活泼好动,而游戏正好具备了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在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环节可以有效地缓解理论知识带来的乏味感,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率。

二、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表现的勇气

1.常微笑,给学生以温暖

教师的表情可以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总是带着“严肃”的表情,他的学生整体的性格也会趋向严肃且不积极;如果教师总带着微笑的平易近人的表情,那他的学生也会是外向的积极向上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勇气,教师应时常带着微笑,给学生以温馨的感觉,用微笑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和展现自我。

2.多肯定学生,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信心

在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每次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时,这些学生总是显得犹豫不决,直到错过表现的机会。而这些学生恰好是需要挖掘的“潜力股”,这时教师应该做的是多肯定学生,即使学生有“错误”,教师也应该委婉地指出。比如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让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些较为活泼的学生故意提出了一些奇怪的问题,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说:“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好,看来还要其他同学有不同见解,xx同学,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呢?”这样既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采取多种评价方法,使学生的自我表现“乐在其中”

1.鼓励式评价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平时自我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如有的学生鼓起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可能回答得语无伦次,可能会引来其他学生的嘲笑,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励,而不是随便打发学生坐下。如教师可以说:“你能站起来说明你积极思考了,可能还没有完全想好,我们一起等他想好了再回答,好吗?”教师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肯定与鼓励,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敢于表现、勇于表现。

2.引导式评价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缺乏,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认识还不完全,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自我表现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如在对“品质”这一问题进行讲解时,学生对笔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回答,在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时,笔者积极鼓励学生要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对于平时身边的一些品质较差的人和事要有指出的勇气。这也要求教师首先得有较为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教师可采取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谈案例教学法对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2]蔡秋英在心理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J].考试周刊,2009,(10)。

[3]提东心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