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中砌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措施张欣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8
/ 2

建筑结构中砌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措施张欣玉

张欣玉

安达市基本建设管理站黑龙江安达151400

摘要:砌体结构是建筑结构的主要结构之一,近年来砌体结构发生质量问题屡见不鲜,引起社会各专业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施工实践,对砌筑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质量问题;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在砖混结构的房屋建筑中砌体结构是由砖、石材、砌块等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砌筑结构发生的质量事故比较频繁,有的是因为设计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施工方面的原因,即使在施工过程中未明显表现出来,但如遇有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就有可能突然爆发,严重威胁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所以必须予以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

1墙体砌筑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1设计方面因素

长期以来,设计人员大多只重视强度设计而忽视抗裂构造设计,往往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既没有单独提出相关的防裂要求和措施,也未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对砌块墙体材料的性质不够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将粘土砖的构造要求套到新型墙材的设计中。由于新型墙材种类众多,对于不同的品种,其性质也有差异,因而构造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人们对新型墙材的性能和新标准的应用有的尚在认识探索之中,因而构造措施的设计缺陷也在所难免。由于这些原因,设计人员通常没有在设计图纸中注明新型墙材的品种、容重、强度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以及相应的抗裂防渗构造措施,或构造设计不合理,导致应用新型墙材的墙体开裂。

1.2施工方面的因素

砌体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砌筑质量,施工中除应掌握正确砌筑方法外,还须做到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可靠,以保证砌体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施工管理不善、工序不到位、质量把关不严是造成砌体结构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中砌体接槎不正确、灰浆不饱满、组砌不当及砖柱采用包芯砌法等引起的结构频率很高。砌筑时在墙上任意开洞、留设脚手眼及沟槽等,砌体上施加了荷载或脚手架拆除后未及时填补洞(槽)、脚手眼等,都会过多地削弱墙体的有效面积,影响其稳定性。再者,墙体前期强度较低,而施工荷载又大,很容易造成墙体失稳倒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及《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具体要求和规定进行留设。有的墙体比较高、横墙间距又大,当楼(屋)面结构未施工形成整体结构时,墙体处于悬臂状态,且砌体初期强度又不高,施工中如不注意临时支撑加固,遇上大风或水平施工荷载等不利因素时,必将造成失稳破坏和伤亡事故的发生。

材料方面的因素原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其承载力。水泥(灰)、砂子、水、掺合料等组分的成分、含量以及配合比的准确性,都会严重影响到砂浆的使用性能和强度,导致砌体承载力下降,施工中必须按照国家现行规范严格控制;块体材料的等级(强度)也必须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实际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砌体结构质量事故的概率很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预防措施

2.1防治裂缝的措施

搞好工程设计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的要领与理论,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确保墙体质量。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在不同材料界面需增设钢丝网。

2.2稳固地基,合理设置沉降缝

使建筑物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采取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砖旋,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在窗洞下增设厚40mm钢筋混凝土带,使山墙两侧1~2房间与山墙形成“U”字形钢筋混凝土带,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砌块结构的芯柱通常采用“暗芯柱”做法,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机械振捣,芯柱质量难以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构造柱240mm×240mm或240mm×190mm代替“暗芯柱”,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以提高抗震能力。

2.3减少温度应力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其间距30mm。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其宽度大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合理设置灰缝钢筋,其要求如下:a.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三道灰缝设置钢筋,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应不小于600mm。b.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及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钢筋。c.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d.灰缝钢筋距楼、屋盖砼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应不小于600mm。e.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大于300mm。f.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大于300mm。g.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其保护层上下应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h.配筋时含钢率不小于0.05%;局部截面配筋时含钢率不小于0.3%。i.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应不大于30mm。⑤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50mm的遮阳板,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⑥对于已经产生温度裂缝的砌体,裂缝稳定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数量较少且裂缝宽度不大的墙体裂缝可在消除裂缝表面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后,采取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修补;对于数量较多、宽度较大的墙体裂缝宜先将墙面抹灰全部剔除,并在墙面横竖灰缝剔除深度不小于10mm的砂浆,清扫墙面灰尘并浇水湿润裂缝,用水泥稠浆封堵裂缝,在砖墙两面分别挂双向6@200钢筋网片,用6穿墙筋勾住两钢筋网片,然后用高强度砂浆抹面。

2.4按规范施工

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7~8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砂浆要饱满,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来加强。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网来抗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网处于批荡层的中间位置,以利钢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

3结语

设计人员对房屋建筑的砌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好坏有时也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因此设计单位对砖混结构也不要视为简单而不认真进行结构计算。近几年因结构设计错误、安全系数严重不足而造成的重大倒塌事故也有多起,有的安全系数不严重欠缺,但由于施工质量低,而使两方面的因素合在一起也造成了砌筑质量事故。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分析,认真按建设规章制度办事,精心设计施工,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建筑规范,严把设计、施工质量关,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一定会大大地降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宋恩民,侯兴芝.建筑结构中砌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1,23(05):201-204+207.

[2]赵亮.浅议建筑结构[J].科技经济导刊,2017(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