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1

磁共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倪海洋

倪海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与讨论磁共振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出50例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患有口腔颌面部疾病。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5人,对照组25人。实验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方法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图像与对照组患者检查图像相比,软组织分辨率更高,成像优势明显,能够更清晰、准确、直观的将病变的部位、病变面积等显示出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它能为医生提供患者全面丰富的病情信息,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应用

磁共振属于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它独有的“多序列、多平面和多参数成像”等优势可在帮助医生获得更多诊断信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与讨论磁共振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出随机选出50例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7个月~75岁,,平均年龄为(50.2±1.4)岁;患者患病的区域为:上颌骨5例,下颌骨5例,腮腺部19例,颌下部10例,颈部1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口腔颌面部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扫描。

(1)扫描前的准备机器型号为Brightspeed?16排螺旋CT扫描仪(GE公司),患者在扫描时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颌骨下边缘至颅顶;扫描条件如下:1120KV,440mA;重建间隔0.625~1.00mm,螺距1.376,层厚0.625~1.00mm,扫描层60~100,图像矩阵512×512。

(2)扫描后的三维图像重建将扫描后的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通过表面遮盖法(SSD)完成三维重组。

1.2.2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取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查。机器型号为VISION型1.5T超导型全身MRI扫描机(西门子公司),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头部进入的进床方式,扫描的范围包括整个头部。扫描条件如下:扫描层厚8mm,层间隔8.0mm。视野范围20cm×20cm,矩阵250×250。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靠,结论科学。

2结果

根据磁共振图像反映,50例患者的颌面部病情情况如下:8例患者有舌部肿块(其中3例为舌鳞状细胞癌);19例患者有腮腺咬肌肿块(血管瘤4例,混合瘤15例);13例患者有颌下区颈部肿块;10例患者有上颌骨和下颌骨肿块(5例上颌骨肿块,5例下颌骨肿块中2例为慢性骨髓炎)。

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图像与对照组患者检查图像相比,软组织分辨率更高,成像优势明显,能够更清晰、准确、直观的将病变的部位、病变面积等显示出来。磁共振技术具有多序列、多平面和多参数成像的优点,

3讨论

磁共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磁自旋成像的成像技术,它通过收集并利用磁共振现象而产生信号来重建图像。磁共振技术特点是能够通过非创伤性的检查将解剖结构立体呈现并通过三维图像和血管显影定位病变位置,帮助医生明确病变与解剖关系。与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相比,磁共振图像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在诊断和定位颌面外科中的炎症、肿块、肿瘤(尤其是颅内和舌根处肿瘤)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由于磁共振设备周围具有强大磁场,因此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有一下几点需注意:(1)病人及家属在磁共振设备5米内,不能携带所有铁磁性物品以及电子产品、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或化学物品、易渗漏的液体等。(2)若体内安有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人工耳蜗、义眼、活动假牙、头面部有植入物等均不能进入磁共振检查间。(3)处在孕期、有幽闭恐惧症、生命垂危需进行抢救的病危患者等均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

通过观察与探究,笔者得出结论,核磁共振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为医生在进行手术治疗前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全面分析并确定最终治疗方案,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林艳萍,陈晓军,张诗雷,等.手术模拟及实时导航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修复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112-115.

通讯作者:

倪海洋,男,197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