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钳夹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经皮钳夹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郭珈宜崔宏勋马珑郭艳锦

郭珈宜崔宏勋马珑郭艳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目的观察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经手法整复复位,经皮钳夹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0例胫腓骨骨折A1(螺旋型),A2(斜型)进行手法整复复位经皮钳固定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优192例,良33例,差5例。结论手法整复复位,经皮钳夹固定是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固定可靠,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钳夹经皮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23-01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下肢损伤,由于骨折产生的应力改变,使许多内固定效果不理想,加之局部缺乏软组织覆盖、血供很容易受到损伤,因此给临床治疗造成不少困难。我院自2000~2010年,应用手法整复复位、经皮钳夹固定的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配合小夹板或者早期石膏外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30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男126例,女104例,年龄18~55岁,平均36.5岁,均为闭合骨折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拍摄胫腓骨全长片,骨折分型符合国际专业学会AO/ASIF分类标准[1]胫腓骨骨折中A1螺旋型)和A2(斜型),其中A2型的折线长度至少是胫骨直径的2倍。

1.2治疗方法

1.2.1固定器材①经皮钳夹,由洛正器械厂生产,医用不锈钢材料,分大中小三个型号,由钳嘴和钳柄两部分组成,通过铰链轴的锁紧齿轮和锁紧螺钉来维持钳夹力,钳柄尾部为可拆卸的长柄,增长力臂,加大钳夹力量,固定结束后将其去除掉,更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②克氏针,直径3~4mm2根。③平乐郭氏小夹板或者石膏。

1.2.2操作方法

1.2.2.1麻醉行硬膜外麻醉或伤肢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

1.2.2.2手法整复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两端对抗牵引纠正短缩,术者通过手法作用于折端纠正旋转、成角及侧方移位,直至透视证实术者用拇指和食指或者中指夹持折端能保持骨折复位,或者轻度的侧方移位,必要时可用克氏针撬拨帮助复位。

1.2.2.3经皮钳夹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下,根据拇指和食指或者中指夹持复位的位置选取进钳点,尖刀点一小口后将钳夹穿过皮肤直至骨折的远近两端进行加压固定,在维持钳夹力的同时可轻轻摆动钳夹柄数次,使钳夹尖部和骨折结合的更为紧密,防止滑落[2]。助手将小腿做内旋外旋活动,透视观察骨折端稳定后锁紧钳夹固定齿,碘伏纱布包扎伤口。

1.2.2.4外固定中下三分之一以上骨折使用平乐郭氏小腿5块塑形夹板,中下三分之一以下骨折使用平乐郭氏超踝关节4块夹板固定。若考虑折端稳定性稍差,可行超膝、踝石膏托固定3~4周后改夹板固定。

1.2.2.5药物治疗按平乐郭氏正骨三期用药,尤其是伤后早期应用活血灵消肿疗效明显。

2结果

对所有病例进行Johner-wruth评分,临床疗效参照吴岳嵩[3]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经过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192例均为优(折端解剖复位,经皮钳孔处无感染,临床骨折愈合8周内,骨性愈合3个月,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正常);良33例(骨折端近解剖对位,经皮钳孔处轻度感染,经换药后干燥,临床骨折愈合12周,骨性愈合6个月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可);差5例(经皮钳脱落,骨折愈合时间超过9个月)。

3讨论

3.1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损伤特点与治疗原则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胫骨中下交界处呈略四方形,是骨折的好发部位。胫骨营养血管由胫骨干上1/3后外侧穿入,在骨质内下行进入骨髓腔[4]。胫骨干中、下段骨折时,营养血管易受伤,导致下骨折段供血不足,易发生不愈合或迟延愈合。斜形、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的不稳定骨折,单纯外固定不能维持良好对位。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量不影响膝踝关节情况下,恢复小腿正常力线及生理长度,恢复小腿承重机能,使骨折尽早愈合。因而其相应的治疗原则为:①骨折端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应完全纠正。②骨折端的稳定固定。③骨折断面最大限度的接触加压和稳妥的固定。④减少骨折端血液循环破坏。⑤允许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2复位固定方法分析胫腓骨骨折一般骨性愈合期较长,长期石膏固定对膝、踝关节的功能必然造成影响。由于胫骨解剖特征,胫骨中下段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进一步破坏骨折端血液循环,增加骨折不愈合及迟延愈合几率。单边外固定器固定在骨折整复复位过程中同样不需要剥离骨膜,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小,能较好的保持断端的血供。外固定器的固定强度较高,因此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关节伸屈活动及负重练习。但是现有的各种外固定支架,固定钢针均需要贯穿骨骼两侧的软组织,较钳夹增加了血管神经损害的风险,外固定支架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纵向应力架承担,从而使骨折端不能受到有效的应力刺激,影响骨痴生成,因此骨折端不能按照按生理状态修复,一定程度的提高了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概率。

3.3经皮钳夹固定特点通过对胫腓骨不稳定型骨折受伤机制和伤后骨折移位特点的分析,根据平乐郭氏正骨手法复位的经验多次验证后,我院自行设计了钳夹这一外固定器材。两个钳尖经皮肤在骨折两端表面固定,不需要横行贯穿整个骨骼,对正常的骨组织及骨膜的破坏非常小,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学环境;经皮钳夹为骨折两端提供了有力的横向夹持力,具有类似拉力螺钉的横向加压功能,把不稳定型骨折变为稳定型骨折;再通过小腿塑型夹板的固线,点线复合固定,为伤肢搭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立体框架结构,因此可以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折端没有应力阻挡,自始至终可受到有效的应力刺激,符合平乐郭氏“动静结合”的骨伤治疗原则,利于骨折愈合。

3.4滑钳原因分析螺旋型骨折因为其折线由内外走向,同时又有前后走向,并不是单一方向,因此实际操作中对进钳点的位置较难把握,造成钳夹固定点不甚牢固,走向复杂的骨折线使医生难以确定骨折的空间三维性。患肢急性创伤反应消退之后,没有对小夹板扎带的松紧度进行及时调整,导致小夹板松动;有些患者误认为骨折已经进入了稳定阶段,过早的随意做下肢旋转活动;折端靠近关节的病例,小夹板固定不牢固,没有在早期使用石膏托固定都是滑钳的因素。

参考文献

[1]BellamyN,BuchananW.ValidationstudyofWOMAC:ahealthstatusnstrumentformeas-uringclinicalimportantpatientrelevantoutcomestoantirheumaticdrugtherapyinpatientswithOAofthehiporknee〔J〕.JRheumatol,1988,15:1833-40.

[2]杨明路,王战朝,高书图,等.经皮钳治疗胫腓骨不稳定型骨折临床安全性评价[J].中医正骨,2006,3(18)13-16.

[3]吴岳嵩,王新伟,陈建武.矩形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4862例10年临床统计及分析.上海,全国第八届骨折内固定学术会论文汇编[J].1997,5:10-13.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