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峰(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TCD室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TCD对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我院2004年~2013年TCD诊断的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诊治的病例。结果: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增厚29例,颈动脉见斑块16例。6例经颈椎X线片及颈椎MRI证实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均具有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及频谱特征。57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结论:TCD检查对于诊断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或闭塞在血流速度、频谱形态等血流参数上有很高的特异性,对指导预防及早期治疗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TCD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频谱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89-02
TCD是一种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能动态实时显示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已被广泛应用于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中。本文回顾59例TCD诊断的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9例患者为我院2004年~2013年TCD诊断的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诊治的病例,其中男24例,女35例。年龄43~71岁,平均62.5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头晕,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视物模糊、视物旋转机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部分临床诊断符合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诊断标准[1]。
1.2检查方法:采用德国DWL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MHz,患者取仰卧位,经颈部探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经颞窗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经枕窗探测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分别探测血管内血流速度、血流方向、搏动指数、音频等血流动力学信息,然后进入频谱分析系统,计算出每条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等数据,进行判断分析。
2、结果
TCD结果参考首都医科学宣武医院2000年标准[2]。59例TCD诊断的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的病例中,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增厚29例,颈动脉见斑块16例,其中39例血流频谱波形较明显改变,频谱峰形示转折波或平顶波,26例狭窄近端血管搏动指数不同程度升高,28例出现涡流和血管杂音。6例经颈椎X线片及颈椎MRI证实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
3、讨论
应用TCD探测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血流可以较早期客观地反映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医生分析缺血症状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的狭窄及闭塞在TCD下最主要的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增快、涡流、杂音及音频信号消失[3],当动脉狭窄时,该动脉相应区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快,可以出现涡流及声频粗糙。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近段血管可出现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增高的高阻力低血流速度改变。因此,TCD可根据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的程度,结合频谱形态和音频信号改变,对病变进行评估。
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及闭塞的常见病因为动脉硬化、颈椎病和颈肩部肌肉的劳损及无菌性炎症[4]。本组有29例可见动脉血管内膜增厚,16例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例经颈椎X线片及颈椎MRI证实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者TCD表现频谱形态正常,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速度减低,分析由于颈椎退变对椎动脉产生机械性压迫,致椎动脉血流受限。本组有14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频谱形态正常,颈动脉超声未见内膜增厚、粥样斑块,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分析为颅内动脉痉挛所致。
总之,TCD检查无创、价廉、重复性强,对于诊断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或闭塞在血流速度、频谱形态等血流参数上有很高的特异性,对指导预防及早期治疗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
[2]华杨.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0,81-83.186.
[3]和姬苓,王颖慧,侯宪文,等.经颅多普勒、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44-145.
[4]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