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 2

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张艳付永丽刘洋

张艳付永丽刘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161006)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观察其治疗HSPN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HSPN的临床依据。方法将确诊为HSPN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病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解毒化瘀汤,对照组加用雷公藤多甙片,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做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解毒化瘀汤治疗HSPN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药治疗;解毒化瘀汤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肾实质损伤而导致的疾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本病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这与患者来源及诊断标准不同以及观察时间长短有关。以尿常规异常诊断肾损害的发生率为25~60%,以肾组织学改变为诊断标准发病率在90%以上,若以尿酶、尿微量蛋白为诊断标准则达100%。过敏性紫癜肾炎以血尿或(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肾损伤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直接决定该病的预后。我院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紫癜肾炎,临床效果显著,将其成果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均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患者,将HSPN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2.07±9.04)岁,病程(6.4±4.9)个月。对照组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0.8±8.54),病程(6.7±5.9)个月。

1.2病例临床表现情况见表1。

表1临床表现情况

.

经X2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病例的来源、性别分布比例、年龄分布比例及疾病临床表现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2006年欧洲最近提出的诊断标准,即皮肤紫癜不伴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伴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表现者:①弥漫性腹痛;②关节炎/关节痛;③组织活检显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1.3治疗方法

1.3.1一般治疗

在疾病活动期,注意休息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水肿、大量蛋白尿者给予低盐、限水和避免摄入高蛋白食物。有消化道症状者应给予易消化食物,腹痛,关节肿痛者使用短程激素。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可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为预防紫癜复发而加重肾损害,应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清除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咽炎),积极寻找可能的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

1.3.2治疗组给药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汤,药物组成:牡丹皮15g川芎15g当归15g刺蒺藜20g白鲜皮15g旱莲草20g仙鹤草30g白及粉10g砂仁15g苎麻根15g木瓜15g松节15g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2遍,各取药汁150ml,混合后分2~3次温服。儿童半量,1个月为一疗程。

1.3.3对照组给药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起始剂量为2mg/(kg.d),1个月后改为1mg/(kg.d),分3次口服,小儿酌情减量(最大量不超过45mg/d),治疗3个月。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肾小球肾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

①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尿常规红细胞数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

②显效:症状消失,尿常规蛋白减少2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

③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尿常规蛋白减少1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

④无效:临床症状或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甚或加重者。

1.5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2治疗结果

2.1两组总疗效比较见表2。

表2总疗效比较

.

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两组血尿及蛋白尿转阴率比较见表3。

表3两组血尿及蛋白尿转阴率比较

组别蛋白尿血尿

n转阴转阴率n转阴转阴率

.

2.3两组尿微量蛋白比较见表4。

表4两组尿微量蛋白比较

.

3讨论

HSPN是以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免疫炎症反应性疾病,存在着T辅助细胞即THl/TH2平衡失调,TH2亢进致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持续增加,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分泌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增多,沉积于小血管壁,引起小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1],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在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积聚均参与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根据HSPN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多将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紫斑”、“肌衄”、“血尿”等范畴,其病位在脉络,主病在肾,与肺脾关系密切,属本虚表实之证。本虚为肺脾肾不足,以脾肾亏虚为主,表实为热恋、瘀阻、温蕴等。早期多因风热毒邪侵袭人体,热迫血动,外溢肌肤,内扰肾络而发病,如失治、误治,病情迁延,风热毒邪入里,血热相搏,气血两燔,则可导致热毒亢盛。对于本病的治疗,除一般辨证论治外,尚要考虑疾病的形成于风、热、瘀密切相关,故应从风、从热、从瘀论治,方中刺蒺藜、白鲜皮祛风、止痒、解毒;旱莲草、苎麻根、仙鹤草、白及粉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且白及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而实现的[2],对HSPN伴腹痛者效果最佳;根据血症的一般治疗原则应以止血为主,但临床实践证明单纯止血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血症论≥云:“凡物有根者,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故反复发者,其中多伏瘀血。”故方中配以川芎活血散瘀、行气开郁、散风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和血消瘀,与止血药相伍,止血不留瘀,祛瘀不伤正;木瓜、松节舒筋活络止痛;砂仁芳香化湿、兼能醒脾开胃;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水肿者可加茯苓、车前子;气阴两虚加麦冬、玄参、生地黄;脾肾阳虚者加炒白术、淫羊藿。诸药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使邪气得除,瘀血得祛,邪去正安,疾病得愈。

参考文献

[1]许自川,曾雪琪.Thl/Th2迁移与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27(1):64-67.

[2]耿志国,郑世玲,王遵琼.白及对盐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1990,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