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英黎宴伶(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641000)
【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33-02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方法对85例慢性皮肤溃疡者,使用VSD技术治疗7-10天,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71例患者经VSD技术治疗7-10天,8例经二次治疗,局部创面肉芽新鲜,经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后,恢复满意,6例经反复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VSD技术治疗,护理配合很重要。护理正确,才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皮肤溃疡愈合的时间。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慢性皮肤溃疡护理
Nursingoftreatingchronicskinulcerbynegativepressuresealdrainage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ronicskinulcernursingusingtheVSDtechnology(vacuumsealingdrainage,VSD)treatment.Methods85caseswithchronicskinulcers,usingtheVSDtreatmentin7-10days,afterthegrowthoffreshgranulationtissueunderwenttwo-stagedermatoplastyorflaprepair.Results71patientsaretreatedbyVSDin7-10days,and8patientswithsecondarytreatment,andthelocalgranulationofulcergrowedfresh.Afterthetwo-stagedermatoplastyorflaprepairsurgery,thepatientsrecoveredsatisfactorily,except6patientsimprovedafterrepeatedtreatment.ConclusionUsingtheVSDtechnologytreatment,nursingcoodinationisveryimportant.Therightnursingcouldbeeffectivelytopreventtheoccurrenceofcomplications,andshortenthehealingtimeofskinulcers.
【Keywords】VacuumsealingdrainageChronicskinulcersNursing
慢性皮肤溃疡是指皮肤、黏膜局限病变,因长期不愈合所造成的缺损,包括创伤性、静脉性、压迫性、糖尿病足性溃疡。病因复杂,种类繁多,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慢性皮肤溃疡长期存在,不仅妨碍工作,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是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我科于2010年2月—2011年7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85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5例,其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62岁,均为慢性皮肤溃疡。其中创伤性溃疡12例;静脉性溃疡8例;压迫性溃疡27例;糖尿病足性溃疡38例,面积3.5cm×4.0cm—7.7cm×16.8cm。溃疡部位包括:面部、双上肢、腹部、臀部、双下肢、足部。
1.2材料
材料包括四部分:(1)VSD材料: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内置有多侧孔硅胶引流。(2)具有“分子阀门”功能的半透性透明粘贴薄膜:其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3)三通接头:在各引流管之间起到连接作用。(4)负压引流装置:使用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成人负压维持在40—60kpa[1]。
1.3治疗方法
首先对创面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创面,清除创面周围坏死角质层,将VSD材料剪成与创面大小一致的形状,置入创面并与创面充分接触,将创面周围皮肤用0.9%氯化钠清洁干净,充分凉干。用半透性粘贴薄膜贴封整个创面,包括创缘周围3cm以上的正常组织。良好的密封性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术后将引流管接于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调节负压维持在40—60kpa.以敷料收缩呈现管形,手触之变硬并有液体引流出为宜。持续负压引流7—10天,取出敷料,观察创面,如肉芽新鲜呈现红色,触之不宜出血,生长旺盛,可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如创面分泌物较多或创面不新鲜,肉芽较少,应重新更换VSD材料,继续负压引流,直到肉芽生长良好为止。
1.4结果
本组患者71例经VSD技术治疗7-10天,8例经二次治疗,局部创面肉芽新鲜,经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后,恢复满意,6例经反复治疗后明显好转。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慢性皮肤溃疡的患者病程都较长,本组病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13年。因反复发生溃疡,多次住院治疗,患者对治疗效果已不抱太大希望,以及对疾病的不认同,其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恐惧。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通过倾诉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介绍同病种并已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给新入院的患者认识,让患者之间通过对自身疾病治疗感受的交流,增加心理认同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其对治疗效果的信心。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包括介绍VSD的治疗方法、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大概所需的费用,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2.1.2皮肤准备
在安放VSD之前,应对创面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创面,清除创面周围坏死角质层,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干净,充分凉干。
2.1.3负压准备
负压的恒定[2]及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引流效果。在术前必须仔细检查电动负压引流装置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完好,并进行负压调试。合适的负压可以起到充分引流的作用。[3]负压过小,难以吸引坏死的组织,容易出现引流管的阻塞;负压过大,对软组织、肉芽组织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引起患者疼痛等不适。负压的大小以能吸出积血积液,且不使引流管阻塞为准。成人负压维持在40—60kpa。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行VSD治疗后,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注意患者的体温、创缘皮肤情况、患肢循环和感觉的观察,做好床旁交接。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患者的感觉,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可适当调节负压引流的大小,必要时可适当给予药物止痛。根据患者病变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体位,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肢体功能锻炼。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指导其行有效的咳嗽排痰。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保持薄膜边缘皮肤清洁,及时巡视病房,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和水果,糖尿病足性溃疡患者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行糖尿病饮食指导。
2.2.2VSD负压引流的护理
2.2.2.1引流液的观察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液无味,呈淡红或暗红色均属正常。如引流液为大量鲜红血液,应立即通知医生,撤除负压源,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与对症处理。常规每4小时清理1次引流液,每日更换引流瓶1次。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并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换下的引流瓶应清洁、消毒、凉干,密闭备用。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创面60—100cm,有利于引流及预防返流,避免感染。
2.2.2.2保持引流通畅,维持有效负压
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保证引流管通畅,连接紧密,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的长短要适宜,防扭曲、折叠、受压和滑脱。遵医嘱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庆大霉素8万u行引流管缓慢冲洗,每日两次;如有坏死组织或小血块阻塞管道时,可用双手交替挤捏引流管,防止管道阻塞。并指导患者和家属在翻身或床上移动时,首先应调节好管道的位置,再行移动。经上述处理后,85例病例中,未发生引流管被压、阻塞、滑脱等影响负压引流的情况。
2.2.2.3创面的护理
观察创面敷料有无变色,创面的坏死组织,创面的分泌物以及渗血渗液会透过半透明膜,呈现灰暗色或黄绿色,属于正常,无需处理。一般7—10天除去负压引流装置,观察肉芽生长情况。
3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设计思维独特,对传统外科引流做出了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4]。自1992年德国Fleischmann博士首创VSD以来,VSD已得到公认和应用于临床[5]。VSD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局部吸引刺激,有效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组织营养,从而减轻创面及创面周围组织水肿;同时将渗出液及时吸出,可有效控制细菌及毒素数量,达到抗感染的效果。在VSD治疗中护理配合很重要。只有维持有效的负压,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营养支持到位,卧床体位正确,才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皮肤溃疡愈合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陈玉兰.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31—32.
[2]曲家富,赵国志,曹立海等.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撕脱性损伤[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9):573—574.
[3]李霞情.VSD结合臀大肌肌皮瓣治疗骶尾部巨大压创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911):65.
[4]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08;3.
[5]MullnerT,MrkonjicL,KwasnyO,etal.Theuseofnegativepressuretopromotethehealingoftissuedefects[J].BriJplasticsurg,1997,50(3):19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