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南商水县为例
殷娟娟
导师:张爱国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17-01
摘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人民生活、生产、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各地因其地理位置及气候不同,农业发展状况也不同。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本文仅以河南商水县为例,着重围绕走生态农业道路分析--只有走生态农业道路才能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产业链;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商水县更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县之一。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人民生活、生产、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纵观全国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商水也不例外。目前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如何发展农业才能实现天蓝、水清、地绿,吃上绿色有机食品,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商水县属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西邻漯河市所辖郾城县,南连驻马店市上蔡县,东接项城市,北靠川汇区,西北、东北与西华、淮阳县隔沙河相望。面积1314平方千米,人口117万。
二、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生态农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三、目前商水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人口剧增,人地矛盾突出。
日益增长的人口迫切需要农业不断提高生产力,以强大的产出能力保证食物供给水平,稳定发展人民生存支持系统,而传统的农业生产由于其自身的种种缺陷而使之发展余地很小,更谈不到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2.方法不当,污染严重。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为了应付日益膨胀的人口对食物的需求,追求单位产量,提高复种指数,使用大量的人造化学品,特别是人工合成氮肥的使用,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土壤中有机碳大量丢失,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差,土壤结构非常脆弱,土壤中生物多样性也大幅度下降,农业生产报酬递减,进而造成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害频繁发生,形成加大化肥和农药使用的恶性循环。
因此,针对眼前农业发展中的重重危机,人类急需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式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出现了生态农业并使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四、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的弊端日益显现,常年的种植,造成土地贫瘠,产量收益越来越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另外,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更好地利用耕地,就要实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优点:
1.改善环境质量。由于生态农业不用或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使水体中的农业化学物质含量降低。据农业部门测定:农业使用的化肥,只有30%左右为植物所利用,其余则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或挥发损失。采取作物之间的轮作、少耕或免耕,间种套种、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通透性,减轻土壤板结。
2.提高农产品质量。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等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多。生态农业免去了化学物质对植物和果实的影响,自然不必怀疑其中对人体有害化学物质。
3.保护自然资源。生态农业是通过有机废物循环利用而使这些废物变成农作物的营养源。同时改善了土壤,也解决了这些废物的处理问题。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有机肥养分比较齐全,能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4.经济效益高。生态农业不用或极少用化肥或农药,使生产投资减少。生态农业产品,食用安全可靠,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销售价亦高出常规农业产品,单位面积内的经济效益提高,对从事生态农业农民有好处。
5.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有机农业技术,不用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改善土壤耕作性。
五、县域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1.实行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清洁生产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如构建以畜牧产业为主体的“猪—沼—田”、“猪—鸡—沼—菜”、“猪—鸡—猪”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农用清洁能源生产为主体的“规模化养殖—集中供沼—农林业(田、菜、果)”、“耕作业—秸秆气化”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菌菇生产为主体的“蚕桑种植—桑木废屑—暖棚菌菇—菇类加工”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2.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
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依托技术优势,以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为平台,培育和引进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建立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推进特色园区、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包装销售、农业科技等建设,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六、商水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就
目前,商水县下辖的许多乡镇都意识到生态农业的重要性,真正实行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路子,形成“种植-秸秆-养殖-粪便-还田-种植”的循环模式,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化运作,走出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商水县练集的美人指葡萄。该园区立足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经过数年经营,已经形成“远看是果园,近看是花园,走近是乐园”的可喜景象,并成功带动了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堪称现代高效休闲农业的典范。
3.商水县平店乡东邓店村建起的“生态农业庄园”。采取的是生态循环产业链的科学生产法:田里栽树,树下养鸡,鸡粪肥田,田地建棚,棚里种瓜菜。
七、商水县生态农业发展的不足
1.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财政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例如:商水县许寨村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双孢菇种植获得了良好的受益,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许寨村计划2011年新发展双孢菇大棚100个,但由于资金有限,目前许寨村只购进了20个大棚的建筑材料,而报名参加大棚承包的群众已有33家,但无论是村委还是牧业公司都无力负担,制约了农业循环的进一步扩大。
2.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认识不足、意识不强。
商水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每年年产秸秆161630万斤,玉米秸秆青贮每达到100吨,可解决32头牛或160只羊一年的饲草,节约饲料粮2吨,增加养畜收入15700元。目前,商水县秸秆利用率不到50%,相当一部分秸秆没有利用,许多地方一烧了之,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污染了环境。
八、总结
生态农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稳步实施,建设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和无害化,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设生态农业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情况,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要全面发展生态农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庆东,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农业与技术》2001年03期.
[2]张凯、崔兆杰清洁生产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年.
[3]王兆骞,试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中重季报2008年第16卷第一期.
[4]李裕、王刚,有机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
[5]张树彬等:发展农业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探讨[J].吉林地质,2005(3).[6]胡银根、游红、杨钢桥,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