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分析

杨凤华1孟祥东2鲁颖

杨凤华1孟祥东2鲁颖1

(1.抚顺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抚顺113006;2.抚顺石化总医院检验科辽宁抚顺113006)

【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来源于抚顺市中心医院临床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271株。用PHOENIX100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对可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该酶的表型确证。结果在27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ESBLs菌71株(26.1%)。结论抚顺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较高,临床用药以碳青霉烯类如美洛培南(MEM)、亚胺培南(IMP)为首选。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

【中图分类号】R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092-01

近年来,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等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多,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日益突出[1],其耐药性日趋严重,一旦感染,病死率很高。本研究旨在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探讨其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来源

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271株(非重复株),来自抚顺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菌株均经美国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系统分离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

1.1.2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

1.1.3仪器设备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系统

1.1.4药敏纸片及培养基

药敏纸片来自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MH琼脂来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菌株分离鉴定与药敏

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细菌,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与药敏检测,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结果判断参照CLSI2007年的判断标准。

1.2.2ESBLs检测

按NCCLS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操作:CAZ与CD02,CTX与CD03组合,任一组药物的抑菌圈的直径差≥5㎜时,判定为ESBLs阳性株。K.pneumoniaeATCC700603作为ESBLs阳性对照;E.coliATCC25922作为ESBLs阴性对照。

1.3统计学分析

计算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采用SPSS11.0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产酶菌株与非产酶菌株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及产酶菌株对几种不同的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分析结果进行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ESBLs的检出情况

采用K-B法,在27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71株,占26.1%。

2.2药敏结果分析

2.2.1产ESBLs酶菌株与非产ESBLs酶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见表1。产酶株对IPM耐药率为11.3%,脲基青霉素为53.5%~60.6%,第三代头孢菌素及ATM为62.0%~67.6%,氟喹诺酮类为63.4%~73.2%,氨基糖苷类为64.8%~78.9%。除IPM外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

表1产ESBLs酶菌株与非产ESBLs酶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3.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有逐年上升之势,耐药率亦不断增高。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和菌血症,而且以内源性感染途径为主。

β-内酰胺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起重要作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2、3]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较为活跃的一种酶,ESBLs由质粒介导,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碳青酶烯类和头霉素敏感。

对ESBLs产酶菌株与非ESBLs产酶菌株的耐药性分析发现,产ESBLs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菌。ESBLs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产酶株对IPM耐药率为11.3%,脲基青霉素为53.5%~60.6%,第三代头孢菌素及ATM为62.0%~67.6%,氟喹诺酮类为63.4%~73.2%,氨基糖苷类为64.8%~78.9%。我们的研究显示,抚顺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高。

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不仅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而且还影响了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治疗产酶株铜绿假单胞菌似乎仅有碳青霉烯类如IPM可供选择。产酶株对IPM耐药率低,但应看到有增加趋势,虽然与非产酶株间无显著差异,但须严密监测这一动态变化。

在71株产ESBLs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高于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均低于20%。此外,产酶菌株主要分离于住院时间较长、有大量使用抗菌药史的患者,提示我们要加强该类患者标本的产酶情况的检测,并要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有关科室的消毒监控,防止产酶菌株的流行播散。另为临床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不能盲目用药。

参考文献

[1]黄飚,肖华龙,朱利国,等.甲胎蛋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J].中华肝病杂志,2000,8(8):248。

[2]曹盂淑,徐元宏,胡杰贵.绿脓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索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2):90-94.

[3]rindM,ShahriarM.KinshipandpersificationofbacterialPBPsandβ-lactamases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