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贵州省骨科医院550000)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微生物与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妊娠情况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为胎膜早破产妇,对照组为正常妊娠分娩,对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比较两组阴道感染率以及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总感染率为4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3%,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总感染率为29.41%,高于对照组的22.09%,差异p>0.05.结论:阴道感染微生物后,产生的病原微生物对胎膜组织具有严重破坏作用,造成孕妇出现胎膜早破,应及时给予预防措施。
【关键词】阴道微生物;感染;胎膜早破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235-02
胎膜早破是指孕妇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是产科孕妇围产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10%[1]。胎膜早破是造成子宫内感染率与产褥期感染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孕、产妇发生母体羊水栓塞风险增加,诱发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脐带脱垂、早产等并发症,严重威胁胎儿生命。研究表明,在众多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中,阴道微生物感染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本次研究以我院产科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7.8±5.3)岁,其中28例初产妇,6例经产妇,平均怀孕周期(38.3±1.4)周;对照组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4±5.1)岁,其中59例初产妇,27例经产妇;62例怀孕周期大于37周,24例怀孕周期在28~37周,平均怀孕周期(39.4±1.3)周。两组患者年龄、怀孕周期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取标准
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表现:孕妇突然感觉阴道有较多液体流出,窥开阴道大量液体从宫口流出,阴道后穹窿有胎粪与胎脂混合液体;辅助检查:阴道液PH值大于6.5,进行阴道涂片检查,可见载玻片上羊水结晶呈羊齿植物叶状[2]。
1.3检测方法
观察组于破膜24小时内进行取材,对照组于入院24小时临产时取材。检测淋球菌、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患者取截石位,使用无菌窥阴器将宫颈暴露,用无菌干棉球擦拭宫颈表面黏液,将无菌棉签置入患者宫颈管内1cm,然后棉签转动几圈,以沾取宫颈内分泌物,在取出棉签时需要注意避免与阴道壁接触,以免影响结果,然后将沾取有宫颈内分泌物的棉签放于无菌的0.9%氯化钠中,进行充分浸泡、悬浮后,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检测霉菌、滴虫、细菌性阴道病:取阴道侧壁分泌物,并将其分别放于盛有10%氢氧化钾玻片上和0.9%氯化钠玻片上,进行常规镜检。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按α=0.05的检验水准,并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宫颈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宫颈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球菌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两组孕妇宫颈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n;%)
组别例数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球菌混合感染总感染率
观察组344(11.76)4(11.76)3(8.82)4(11.7)15(44.12)*
对照组862(2.33)1(1.16)5(5.81)2(2.33)10(11.63)
χ?4.536.800.354.5315.46
p0.03330.00910.55310.03330.0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孕妇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详见表2。
表2两组孕妇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n;%)
组别例数滴虫霉菌线索细胞混合感染总感染率
观察组343(8.82)2(5.88)2(5.88)3(8.82)10(29.41)*
对照组865(5.81)4(4.65)4(4.65)6(6.98)19(22.09)
χ?0.350.070.070.120.71
p0.55310.78130.78130.73030.400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结论
胎膜早破是产科孕妇围产期常见并发症之一,而导致胎膜早破有许多因素,如:胎位、流产史、患者职业类别、阴道微生物感染等。研究发现,在众多因素中,阴道微生物感染是胎膜早破最常见、最直接原因,与其有着紧密关联。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产科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胎膜早破孕妇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宫颈总感染率为4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3%,两组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总感染率为29.41%,高于对照组的22.0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例数不足、涂片等有关,由于孕妇与平时相比,其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增高,因此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随之增加,导致阴道PH值下降,阴道环境酸度增加,念珠杆菌适于这样的环境生存,这可导致结果出现偏差[3]。而宫颈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说明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胎膜早破主要原因之一,孕妇阴道遭受微生物感染后,这些病原微生物可产生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这些酶类对胎膜的胶、基质具有降解作用,对胎膜造成破坏,出现胎膜早破。同时这些酶类还可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自由基等,细胞因子通过刺激母体、胎儿的多心型核细胞产生溶酶体酶,对绒毛膜羊膜组织造成破坏,导致胎膜早破。病原菌体在阴道、宫颈的上皮细胞大量繁殖,造成其变性、受损、脱落,组织自我修复的速度赶不上受损速度,胎膜生长受到影响,出现胎膜早破[4]。
综上所述,阴道感染微生物后,产生的病原微生物对胎膜组织具有严重破坏作用,造成孕妇出现胎膜早破,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4):317.
[2]李馨,江元,范琦慧等.早产胎膜早破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92-94.
[3]顾金云,徐艺,杨红等.34例胎膜早破孕妇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变化状况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5):6952-6955.
[4]赵艳丽,蔺莉.妊娠晚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纵向变化[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8):49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