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22
摘要: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是实现低碳社会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文章首先针对市政体系中的低碳化整体思路展开分析,而后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切实推动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加以讨论,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关键字:市政;基础设施;低碳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温室效应的日趋显著,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开始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何在可持续的整体理念指导之下,为人类构建出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市政建设领域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支持城市发展和正常运行重要基础力量的市政建设,更应当对环境保护以及相关低碳问题展开持续关注。
一、市政体系中的低碳化思路
所谓城市低碳,主要是指引入科学的方式,实现对于能源的节约,从而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以期实现对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人类与环境,尤其是人类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对于我国城市环境而言,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节点,其能源消耗占据了相对较大的份额。有统计表示,城市的能源消耗占据到了全国能源消耗的60%以上,依据人均计算,城市达到了农村能源消费的三倍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一方面为推动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另一个方面也从能源的角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之下,市政建设作为公共服务的基础所在,必须首当其冲担任起低碳化的典范,这不仅仅是面向整个社会居民以及各个行业的示范,更加是推动城市环境本身低碳化实现的重要环节。
市政基础建设的低碳化,是城市低碳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尺,通常认为,所谓市政基础建设低碳化,就是指在市政基础从建设、运营使用一直到拆除或者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以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予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市政建设的低碳化,并不以牺牲城市相关功能,或者市民可获取的服务作为途径,而是着力于从思想和技术两个层面展开优化,改变当前市政基础设施的实现方式,甚至于推动城市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模式,从而达到低碳的目标。
就目前城市市政基础建设体系而言,其本身发展速递,带动了对应的碳排放密度大,排放基数大两个重要特征的愈加突出。在中国,市政基础设置建设和运行以及维护,包括高能源碳密度原材料产品以及化石燃料与相关的消耗等,其大体占据了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4.4%-21.4%水平。而从发展速度上看,早在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就应经明确指出,中国进入了城镇化加速阶段,并且预计到2020年将会有全国人口的50%居住在城市,并且这一比重还会在未来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这种人口的密集状态发展,必然推动着市政基础建设的不断深入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不对其运行模式进行调整,则必然会带来不断加剧的碳排放总量。相关数据研究表示,如果依据当前的发展状况,则到2020年市政基础建设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会达到1.97-2.96亿吨水平,而到2050年则会达到2.93-4.40亿吨水平,其对于环境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节能减排,从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开始展开有效的低碳化的策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其实推动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
对于市政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实现而言,考虑到当前社会环境中复杂的需求,如果单纯对其实现能源供给的压缩,必然会为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如果从技术的改进以及新能源开发等角度展开,则其收效周期会有所延长,不利于对于现阶段的低碳控制。因此综合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特征,需要同时从不同的层面展开低碳化的相关行动,从而兼顾长期以及短期效益,最终达成市政低碳化的总体目标。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想要实现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低碳化,需要加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的目标。从内部看,就是通过低碳化自身发展的内生力量来推动实现,这是达成低碳化的根本,但是通常其作用周期较长。在这一领域中,社会范围内的低碳文化传播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和低碳技术的成熟以及应用,是主要的两个支持性力量。与之对应的,低碳外部作用力,在形成短期效益,以及推动低碳化自身体系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不容忽视。外生力量主要指相关的政策法规,但其范围相对宽泛,包括了面向社会居民群体的,以及面向相关产业环境的,对于市政基础设置方面而言,则会同时受到多个方面政策力量的影响。对于低碳化的实现而言,通常是在当前阶段首先从政策层面展开,给予高碳领域必要的压力,从外界环境的角度推动其朝向低碳的方向实现转变。与此同时,积极投入资金和力量展开相关低碳技术的研发,对应地,市政基础设施作为能源消耗的重点需求大户,技术力量的研发可以考虑优先以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倾斜。这不仅仅是因为市政本身能源需求量大,更加是因为市政本身的国有属性,会让低碳技术在投入应用的过程中获取良好的支持态度,除此以外,市政基础设施本身与社会环境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其社会示范作用要显著大于常规产业,选择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作为低碳化的主要引入阵地,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
对于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的实现,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四个方面切实展开行动。在规划设计领域,即从城市基础设施生命周期伊始的第一个环节,就应当注重低碳化技术的引入。在当前低碳化相关技术尚不成熟的整体环境下,对于这一类技术的选择,可能会带来较高的一次成本,但是从基于相关设施的长远角度看,这一成本可以得到缓解,如果均衡环境影响因素来进行考虑,低碳技术的引入必然具有不容忽视的进步意义。施工方面,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要尽量使用低碳材料,运用节能低排放的施工工艺,同时降低施工管理中的能耗及碳排放。对于运营而言,咋既有的技术条件下,虽然对于碳的排放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善,但是可以不断对具体工作细节的优化来降低碳的排放,从而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量。最后,基础设施的拆除本身也应当秉承低碳的态度,一方面降低拆除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另一个方面则是需要尽量实现拆除残留的物料再利用,从多个角度实现低碳的目标。
三、结论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的前提。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转变生产生活观念,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实际工作中必须谨慎对待,同时把握低碳未来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展开不断的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庄贵阳,张伟.中国城市化:走好基础设施建设低碳排放之路[J].环境经济杂志,2004(5)
[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