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勇(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35099)
【摘要】目的对CT窗技术在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头部外伤临床患者病例76例,对其进行CT检查,发现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27例,正常49例,分别采用常规窗和调节窗由两组医生展开CT诊断,而后对比分析常规窗和调节窗的诊断情况。结果调节窗对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真毒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均显著优于常规窗(P<0.05)。结论在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中CT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诊断能力,对于临床诊治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T窗技术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断常规窗调节窗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45-02
目前在临床上急性硬膜下血肿为颅脑创伤中一种十分常见的颅内血肿,以其典型形态、密度、颅内占位效应等为依据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具有典型性的急性硬膜下血肿,不存在比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出血量相对较少或者是位置比较特殊,误诊和漏诊率相对较高[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CT窗技术在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头部外伤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头部外伤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76例作为研究对象。76例患者中包括有男44例,女32例,年龄6-79岁,平均(37.2±14.7)岁。病例纳入标准:①3d内存在明显的头部外伤史;②诊断未明,首次接受CT检查;③头部CT检查结果表明不存在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等颅脑外伤合并症;④所有患者均接受CT或者是MRI复查、随访[2]。本组76例患者中发生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者27例,49例正常。27例患者中18例血肿处在幕上颅骨内板下,有6例患者血肿处在幕下颅骨内板下,2例处在大脑镰旁,另外1例处在小脑幕区。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以上所统计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窗和调节窗由两组医生在不知道诊断结果的情况下进行阅片展开CT诊断,首先采取常规窗进行诊断,在一周之后再次采用调节窗进行诊断,而后对比分析常规窗和调节窗的诊断情况。
1.2.2CT检查方法
研究中所用仪器为飞利浦Brilliance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平扫。扫描相关参数为:电流200mA,电压120kV,矩阵512×512,层厚和层距均在5-10mm之间,采取标准窗重建图像。研究中所得图像分别以常规窗和调节窗进行显示,常规窗为90Hu窗宽,35Hu窗位;而调节窗则是150Hu窗宽,100Hu窗位[3]。
2结果
2.1常规窗和调节窗下的阅片结果
统计发现,常规窗和调节窗的诊断结果与真实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常规窗与真实情况阳性结果符合率为77.14%,调节窗与证实情况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3.10%,显然调节窗诊断结果优于常规窗,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76例患者的常规窗和调节窗阅片结果统计
真实情况常规窗(n=76)合计调节窗(n=76)合计
+-+-+-
1892724327
17324954449
合计354176294776
2.2常规窗和调节窗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经统计发现,常规窗诊断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者的灵敏度为66.67%(18/27),特异性为65.31%(32/49);调节窗诊断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者的灵敏度为88.89%(24/27),特异性为89.80%(44/49)。显然调节窗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临床上应用的CT窗技术就是指利用对窗宽和窗位进行调节从而获得高对比度的优质图像的CT图像显示技术[4]。一般情况下窗技术主要包括有窗宽和窗位:窗宽就是指荧屏图像上所含有的16个灰阶CT值范围;而窗位则又被称作是窗中心,主要就是指荧屏图像上所能够显示的CT值范围中心。分别对窗位以及窗宽进行有效的调节,能够有效提高显示的清晰度[5]。
目前在临床上CT窗技术在脑梗死、胸腹部疾病的CT诊断过程中均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次研究中,在76例头部外伤患者中,经复查或者是MRI检查确诊为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者27例,并由不同医生采取常规窗和调节窗对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常规窗诊断为阳性者35例,其中真阳性18例,灵敏度为66.67%;阴性者41例,真阴性者32例,特异性为65.31%。调节窗诊断为阳性者29例,真阳性24例,灵敏度为88.89%;阴性者47例,真阴性者44例,特异性为89.80%。显然调节窗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窗,这一结果表明,CT窗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对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能力,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而改善准确性,为临床的及时治疗提供了可靠参考。
综上所述,窗技术作为一种CT图像显示技术能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对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在临床实际的工作当中,放射科医生不但应在常规的脑组织窗、骨窗下对头部CT图像进行观察,而且还应该对调节窗宽窗位进行相应地,重点是对欲测组织、部位的图像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能够保证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魏从全,郝光远,刘汉生.非常见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附26例报告)[J].临床军医杂志,2009,30(04):17-18.
[2]罗云辉,彭秀斌.不典型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附30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15(05):241-242.
[3]姚建飞,董李花.硬膜下血肿CT漏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9,7(01):192-193.
[4]庹秀均,林建浩,余海浪.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32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25(06):173-174.
[5]龚拥军.CT窗技术的应用[J].现代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4(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