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730799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00例,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住院环境、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焦虑心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其治疗后的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降低为(31.23±6.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后,其治疗后的SAS评分(42.86±5.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后,仅1例不满意,其中很满意率达44.00%,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后,其中很满意率达38.00%,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0%、78.00%,两组护理满意度效果评价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人性化护理;焦虑心理评分;护理满意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因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人性化护理指的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的照顾与关怀[1]。本次临床研究对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0~52岁;50岁以上8例;初产妇78例,经产妇22例;病程1~12个月。将100例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服务和检查,对其临床症状和生命特征等进行观察和处理,如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炎症、心跳、血压、排尿等是否正常等。护师配合医师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出院护理工作[3]。
1.2.2干预组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①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妇产科患者治疗过程更多的集中在病房中,病房人员嘈杂,容易影响患者正常休息,甚至造成患者出现烦躁情绪。为此,护师应该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能够良好休息。同时,护师还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理环境,更加有利于患者恢复。②重视护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发病后部分患者内心急躁,不免产生抱怨等情绪,护师护理过程中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微笑服务,给患者良好的印象,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了解护师而得到家属信任;同时,护师还应该做好“做到位、说到位、心到位”[2]。③实施人性化操作。护理人员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均应动作麻利、轻柔,让产妇内心感到温暖,从而放松心情。患者治疗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护师,护师应该以友好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患者更积极地面对疾病,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热情的解答,尽量地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④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给予一些正确的建议,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在家中如何进行护理及注意事项等。⑤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为患者提供如家庭般温馨的住院环境,将病房粉刷成淡粉色,在病房中布置些可爱的卡通小物件或者使用一些卡通窗帘,加设母婴健康教育和育婴知识板块等。
1.3评价指标
1.3.1焦虑心理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该量表可以评定成患者的焦虑症状,该量表由Zung在1971年编制,适用于成年人。
1.3.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环境、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等方面。满分100分,分为很满意(90分以上)、比较满意(80~89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很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其治疗后的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降低为(31.23±6.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后,其治疗后的SAS评分为(42.86±5.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后,仅1例不满意,其中很满意率达44.00%,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后,很满意率达38.00%,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0%、78.00%,两组护理满意度效果评价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患者均为女性,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发生疾病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同时妇产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较多,且患者病情变化较快。目前,临床上对于妇产科疾病更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再加上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治疗预后较差。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进行护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也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护理服务逐渐转为主动护理服务,从而有利于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近年来,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疾病患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人性化护理坚持一切从患者出发,才能激发及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让患者在心理、精神、生理及社会上处于舒适、满足状态,创造出优质的护理服务。
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经过整理护理模式发展而来,在妇产科中应用,丰富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高了护理技能,改进了常规化的护理模式,以团队的护理合作模式取代了以前个人的护理,从而显著性的提高了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在科学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护理学科和生命科学一样,人性化的护理主要在1971年有美国的护理理论家提出[3],人性化的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本位,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以及人格尊严,从最为普通的常规护理上升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将患者的生、老、病、死亡的全过程均进行关怀护理,主动为患者的各项生活指标着想,增强对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换位思考,使以患者为本的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的护理过程,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通过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效果质量评分进行评估,护理模式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今后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向红试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17(20):111-112
[2]谢志英,黄凤如,冯美华,等试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6,3(1):152-153
[3]黄玉凤如何提高护理文书的内涵质量[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15,16(15):6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