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阳市第九中学265200
摘要:艺术在丰富我们的社会生活、抒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素质教育呼唤着艺术教育,同时也为艺术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文结合高中美术课的现状,浅谈了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高中艺术课堂知识的拓展
随着新世纪教育形势的深化,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期,素质教育正逐步改变着单一而功利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艺术教育作为重要环节被提上了新的台阶。可以这样说:“素质教育在呼唤着艺术教育,同时也为艺术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于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印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在很早之前就曾做过这样的评述:“绘画、雕塑、音乐应当是完美教育不可缺少的成分。”确实,艺术在丰富我们的社会生活、抒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艺术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开阔了艺术视野、提高了审美能力。这对于高素质的人才是很重要的。跟着时代的发展脚步,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正被排进高中课程表。而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学科。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怎样去上好一堂美术课?怎样去把握高中美术课堂的知识范畴,满足高中生的知识需求呢?让学生在趣味性、文化性、放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自主扩展知识,是值得我们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无可否认,艺术现在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生经过小学、初中,到高中时,对艺术知识了解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不知梵高、毕加索、舒伯特为何许人的大有人在。这充分说明,艺术教育已是势在必行。让学生在基础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充分接受到充分的艺术审美教育,掌握审美规律;我认为高中艺术课堂的合理设计,尤其显得重要和任务艰巨。在西方教育方式中,作为重要的大众化的艺术教育方式,在我们现在的条件下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寻找一种渐变的过渡方式——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方式,我们的艺术教育课程要配合高考科目。这样,我认为艺术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技巧方法上的教学,而应该是理念上的更新。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个高中学生能画能写、能唱能跳,但希望每个将来毕业的学生能欣赏、评析美术作品,能比较从容地说出音乐大师的著名曲目,对艺术有较广泛的理解。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有研究表明,艺术性教育活动的合理开展,对于使教育向多元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情感伦理、提升他们的知识层次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方式上,艺术教育由于本身具有的文化涵养性和趣味性,将导致艺术教育方式是一种相对宽松式的教学方式;在一个比较放松的课堂氛围下理解、接受知识,脱离那种机械化具有表层意义的教学模板样式。这之前单纯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由于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知识面层次狭隘。据我国一个美术博物馆的调查统计:“在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里,参观者平均每七秒钟就看完一幅画,时间非常短。观其原因——竟是大多数参观者看不懂,无法更深层次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其实,艺术既是一种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不仅表现为艺术家的创造,同样也表现为艺术作品的接受、消费过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应适应艺术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人文相结合。
从美术这个学科来说,高中美术课教材内容门类多、样式杂,知识的深度却减缩了。我认为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备课、授课的时候,自觉地去延续有关课题的广度、深度,扩展与课题有关的知识面层次。课堂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客观存在的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更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使他们去获得与美息息相关的文化性知识。果戈理曾经说过:“了解艺术,发现它们的内涵,会给灵魂带来高雅的气度和美妙的美,会把人提高,会让你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蕴涵。”任何艺术作品都关注展现美、文化、冲突、矛盾的内心世界的表达,通过对生活感受的敏感性,力图透过表象揭露更本质的东西。在艺术作品中滋润了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传统的国画作品——浸润了独特的传统儒家(中庸之美)、道家(朴素之美)、释学(无欲之美)的影响,参融了其中的哲理和文化性,艺术作品之中便滋含了一种文化的涵养性和笔墨的含蓄性。因而在设计有关国画课题的时候,首先应顾及这一点,把知识扩展到中国文化这一层面上,否则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本质之美。而在讲西方艺术作品时,教师应当首先考虑到西方独有的宗教观、社会、历史。
康德在他的“审美意象”概念中曾提到过“审美的意象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王朝闻先生也说过“艺术作品、艺术形象,其实可以说是有利的诱导物,可以让欣赏者利用他们艺术形象联系生活、联系文化,学到其他的很多学问。”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顺应世界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重视起来的时候了。素质教育下的艺术教育我理解为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性,注重文化素质、情感伦理的加强,定位于多元、素质化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强调艺术教育的知识联系扩展性。让艺术走出少数人了解的狭隘的纯粹艺术圈子,吸收我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文化的营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翁震宇《美术教育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