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芬(贵州贵阳钢厂职工医院550025)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71-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断标准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98例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基础治疗34例,内科治疗25例,外科治疗12例,中医治疗27例,随访一月,记录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基础治疗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4例;内科治疗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外科治疗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中医治疗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结论采取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为主,以外科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及早诊断,早期积极进行防治,能明显改善下肢的缺血症状,有效降低患肢的截肢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糖尿病性下肢血管基础治疗内科治疗外科治疗中医治疗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又称糖尿病足,常见于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局部神经异常、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患者通常表现为昼夜疼痛,抱膝而坐,治疗棘手,医疗费用高。糖尿病足的防治强调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性治疗,积极开展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筛查并及时纠正是预防的关键。本文就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年龄46~71岁,平均62.5岁,男52例,女46例,糖尿病程3~21年,平均11年,出现下肢血管病变者5~8年,平均4.6年。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血流速度轻度减慢34例,中度减慢52例,重度减慢12例。
1.2诊断分型、分级
1.2.1分型根据患者足部缺血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和坏疽。按坏疽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干性、湿性和混合性。
1.2.2分级将LEADDP分为四级:Ⅰ级为早期病变,管腔狭窄<15%,±1.3~1.4,舒张期及收缩期末频谱变宽,血流量及反向血流成分正常;Ⅱ级为轻度病变,管腔狭窄≈16%~50%,±1.4~1.6,血流量减少<1/3,舒张及收缩期频谱均变宽,反向血流成分减少;Ⅲ级为中度病变,管腔狭窄≈51~85%,±1.6~1.8,血流量减少≈1/3~3/4,收缩期频谱变宽,反向血流成分消失;Ⅳ级为重度病变,管腔狭窄>85%或闭塞,±1.8或无显示,血流量减少3/4以上或无血流,频宽正常或测不出,反向血流成分消失[1]。
1.2.3溃疡按wagner分为5级:0级:完整皮肤;Ⅰ级:表浅溃疡;Ⅱ级:深部溃疡;Ⅲ级:骨髓炎、深部脓肿;Ⅳ级:足前部坏疽;Ⅳ级:足后部坏疽。
1.3治疗方法进行基础治疗34例,内科治疗25例,外科治疗12例,中医治疗27例,随访一月,记录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疗效标准显效:不适症状消失、足背动脉拨动正常、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测恢复正常;有效: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足背动脉博动好转、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测见好转;无效:不适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足背动脉博动无好转、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测无变化。
1.5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治疗后随访一月疗效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基础治疗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内科治疗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外科治疗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中医治疗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两组,总有效率85.2%。其中内科治疗较其它三组治疗效果明显(P<0.01)。
3讨论
3.1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34例,总有效率88.2%。(1)关键是控制并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及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2)康复物理疗法,在日常生活中为足部减负,将足部的压力重新分配,改善病变部位的血循环,加大供应足部的营养及药物增加下肢血供,增强感染能力,促进溃疡愈合。(3)血糖恢复正常、改善微循环障碍后,进行手术清创,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常规消毒换药保持创面清洁,采用敏感抗生素稀释液、生长因子、舒血管等药物湿敷创面,促进局部新生肉芽,愈合创面。
3.2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25例,内科治疗是针对导致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的各种不良因素在患处产生疗效的关键性治疗。主要手段包括:(1)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血液的高凝状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654-2、前列腺素、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能有效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抗感染治疗是糖尿病足患者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措施,切不可盲目滥用抗生素。同时应使用B族维生素醛糖还原酶抑制等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减少神经感觉障碍引起的肢体末端和突起部位的外伤。
3.3中医治疗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病情复杂、症状差异大,多采用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黏稠度,防止微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1)皮肤无破溃或仅有浅表性溃疡(病变早期):当归、紫草、花椒、蜈蚣及艾叶等煎水洗涤。(2)溃疡较深(病变中晚期),累及肌肉、肌腱及骨头:“六一散”、“生肌散”、“珍珠散”、“玉露膏”、“生肌玉红膏”及“红灵丹”等去腐生肌作用的中药散剂或膏剂外用。(3)葛根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3.4外科治疗
保守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使用外科血管技术,进行动脉重建侧支循环的手术,改善患肢血供。外科治疗方法的运用,明显降低中晚期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但当各种方法均不奏效时,为保全患者生命,应果断采取截肢术。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应采取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为主,以外科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及早诊断,早期积极进行防治,能明显改善下肢的缺血症状,有效降低患肢的截肢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刘桂蕊,刘树国,刘采平等,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J],临床荟萃,2000,15(7):336—337.
[2]孙鹃,岳晨莉,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8):743—744.
[3]芦长海,消渴安胶囊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52例[J],中医研究,1999,12(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