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照华(龙口市开发区红旗完全小学,山东龙口265700)
“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困难落后的学生。是一个班级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的一个群体。他们在班级中经常违反纪律,不能认真学习,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如果不能做好其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有些学困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他们若纠集在一起,还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作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一个班级的荣辱,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
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既遵循其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每个学困生所具有的特殊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把学困生教育好。
一、学困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1.学习不努力,成绩差。学困生产生大都是由于学习差引起的,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教师而学习。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2.是非观念不分。学困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对,是非不分。如有学生把尊敬教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把破坏纪律当作“英雄行为”等。正因为学困生的头脑里有这些是非颠倒的观念,所以往往凭个人欲望和兴趣,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来。
3.缺乏自尊心或过于自傲。缺乏自尊心的学生往往有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比别人差一等,低一头,信心不足,甘居下游,个别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自傲的学生往往易与班主任教师产生对立的情绪,他们很要面子,害怕和反对教师的批评;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思想教育时,缺乏责任感与理智,容易感情用事,从而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4.行为有障碍,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学困生一般都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种不良的行为,开始可能出于偶然,但经过多次反复,这种不良行为同个人的某种需要、某种满足发生了联系,就形成了坏习惯。一些学生屡犯错误就是由于被不良习惯所支配,如懒散、怕苦怕累、贪图享受等。这些坏习惯一旦形成,常常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中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1.关爱学困生,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师生关系僵化,缺乏沟通所致。因此,要建设良好的班风、教育转化好学困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真正做到关心、热爱学生。学困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学困生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教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时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学困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常惹事生非,爱出风头的学生不能采取高压手段,以免出现硬碰硬的僵局而产生不良后果,而应采用疏导、迁移的办法。对于那些智力较差,自卑感较重的学生,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重拾信心。而对于思想意识差的学困生,教师则应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先进的一面,着重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消除他们的各种不良心态。
3.尊重学生,善于表扬学生。一句真诚的表扬胜过一百句批评。学困生并不是一切都差,这就要求班主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使这些闪光点不断发场光大,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到受尊重、信任和支持,有利于他们改过自新,奋发向上。
4.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性教育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它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有了过错,当然首先应说服教育,但几乎每个班级都要有那么几位软硬不吃的学生,任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你口干舌燥,对方仍旧我行我素。这时候惩罚便派上了用场,而且常常会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这种方法要掌握好“度”,不能违法,不能把惩罚混同于体罚,且应尽量少用。
总之,要作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表扬,要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让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愉快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