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伟(黑龙江医药卫生职业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需求,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新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传授学生技术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最终实现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培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而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与传统的文化基础课程又有很大的区别,有其独特性。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弱,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基本素质的一个普遍要求,且要求的程度和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寻求与探索不同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在此浅谈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望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1教育的含义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教育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素。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于精神价值。”
在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几年,深感信息技术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信息技术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信息技术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直接于应用社会。
2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占30%。在上机实践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新生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兴趣高涨,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供学生们练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打字的速度有明显提高,活跃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训练,帮助他们培养自学的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本领。除了工具性,也还是要通过对学生人文性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在教授《病毒防护》一课时,我结合一些病毒案例如“CIH”、“熊猫烧香”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陈盈豪,了解病毒制作的背景,在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病毒巨大危害的同时,也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时侯可能是好奇,有时候可能是一点恶做剧,有时侯可能是无意中的试探,却在他们的背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也得到了加强。
4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师生合作、平等讨论,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学习,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会加大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5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信息技术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6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7教学设计与生活中的资源完美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人文气息
要做到信息技术专业学科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掘生活中的资源,更好的设计和组织教学,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生活情景。另外也要改进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信息技术中那些必须了解的而又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教师通过教学网络进行的演示操作,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操作入门。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8结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维度目标,受到了重视,各学科都对学科的目标制订的更加规范更加详尽。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来说,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优化课堂教学。相互渗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界线,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缩短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时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获得好的就业机会,能很好的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人文教育的位置》[Z].
[2]对基础教育中10个人文关键词的思考[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