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肝论治糖尿病的发展优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以肝论治糖尿病的发展优势

李志岗

北京怀柔中唐医院北京101400

摘要: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肝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文综合分析,探讨以肝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并总结前人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以肝论治;糖尿病;肝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和作用缺陷而导致,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基本特征。《内经》已有记载,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的发病多与肺、胃、肾密切相关,对本病的治疗亦多责此三脏。随着近些年精神、物质生活的改变以及医疗检测手段的提高,糖尿病出现的“三多一少”症状越来越少,甚至有人并无任何临床表现,而更多的是出现了肥胖和脂肪肝,因此医家门提出了许多新论。其中“以肝论治”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作一些基本论述。

1理论研究

1.1病因病机

始动因素为肝郁所谓肝郁,是指肝气郁滞,气机不畅,由肝不及疏泄而生。主要因为情志不遂或暴怒而伤肝。王钢柱[1]在清代著名医家黄坤载“消渴之病独责肝木”理论的启发下,提出“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这一观点。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阴虚三种因素都易伤肝,均可导致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李涯松[2]认为情志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肝郁,进而化火伤阴。借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指出五志过极郁热伤阴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发展因素为肝火所谓肝火,即肝阳偏盛或太冲太过而引发冲逆之象,肝郁化火会导致肝功能亢进即肝火证。因此清·郑钦安《医学真传·三消症起于何因》指出:"消症生于厥阴风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因此认为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为肝火.李瑾[3]认为长期的精神刺激导致情志失调,精神抑郁,使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火灼阴津或肝主疏泄太过,肾主封藏失职,导致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从而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周世英[4]认为,肝主疏泄而调情志,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若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木郁化火,上则木火刑金,使肺失清肃;中则木郁克土,使土失健运;下则旁及于肾,使肾失闭藏。

后期病机为气滞血瘀糖尿病迁延不愈,郁久而气滞,气滞则血瘀。冯鑫[5]认为糖尿病日久不愈,患者多忧郁焦虑,精神紧张,使肝失疏泄加重,气郁益甚,使血液壅滞不行,而致气滞血瘀。同时,血瘀气滞亦可进一步影响水津的输布和吸收,使病情不断加重。王智明[6]认为消渴日久,肝失藏血之职,不能将瘀血化去而碍气载津上承即发为“血渴”。糖尿病最终发生的重大并发症都和血瘀有关,足可以论证以上观点。

综上可见,情志失调、气郁化火、气滞血瘀可以更好的阐述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而且肝脏功能失调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2辨证分型

王智明[7]认为从肝论治消渴可分六型:肝气郁结者当疏肝理气,药用逍遥散加减。肝郁化火(犯肺胃)者当清肝泻火,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肝郁脾弱胃强者当疏肝健脾,和胃行津,药用加味逍遥散。肝肾阴虚者当滋补肝肾,药用一贯煎加减。肝不藏血者当活血调肝,药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肝肾阳虚者当温补肝肾,药用肾气丸加味。邹如政[8]认为临床从肝论治消渴可分八型: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解郁;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益气化湿;肝火灼肺型,治以清肝泻火,润肺止渴;肝火犯胃型,治以清肝泻火,养胃生津;肝郁痰瘀型,治以疏肝活血,祛痰化痰;肝阴不足型,治以养阴柔肝;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肝潜阳,固肾养阴;肝肾阴阳两虚型,治以滋阴温阳,补肾益气。

1.3治法

王钢柱[9]通过临床实践,提出从肝论治糖尿病,可采用疏肝调气来治疗糖尿病。邹如政等[10]就采用疏肝、清肝、活肝、养肝、滋肝等治法治疗糖尿病提出自己的见解。肖玲[11]临床采用疏肝解郁、养肝熄风、柔肝熄风、滋肝补肾等法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2临床研究

王钢柱[12]对1024例糖尿病患者采用疏肝调气法之胰岛生丸系列治疗,总有效率90.72%,疗效满意,空腹及餐后血糖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显著,血浆胰岛素释放也较治疗前提高。证明疏肝调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游柏稳[13]对7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疏肝活血方(柴胡、白芍、川楝、蒺藜、淮山、苍术、玄参、葛根、麦芽、丹参、益母草、地龙)治疗。对照组36例予达美康80mgbid口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差异显著,证明疏肝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王建萍[14]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治则,对6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拟方(:柴胡、郁金、佛手、赤芍药、白芍药、三棱、丹参、白术、山药、枳壳、黄精)治疗,治愈38例,占63.3%;好转8例,占300%;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证明本方可有效地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肝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且其主、兼证也同肝的病理改变有很大关联。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从肝的角度论治糖尿病更符合当今时代环境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是糖尿病更具前景的治疗方法,并且现代医学研究更深入地从微观角度了解了肝与糖尿病的关系。故临床上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三消"辨证,发挥“以肝论治”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当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钢柱,李大钧.疏肝调气法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理论探讨.河北中医,2001,23,(6):469-4701

2李涯松.糖尿病从肝论治刍议.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304-305.

3李瑾,王思明,史秀珍.调肝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探讨.山东中医杂志,2000,19(8):451-452.

4周世英.从肝论治糖尿病辨析.江西中医药,2004,35(253):16-17.

5冯鑫.浅谈肝郁与糖尿病,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02,142.

6王智明,魏子孝.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理论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4):34-35.

7王智明,魏子孝.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临床体会.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65-67.

8邹如政.糖尿病从肝论治.中国医药学报,1998,13(1):17-23.

9王钢柱.糖尿病及并发症“六位一体”防治模式,2007,2(1):13-14.

10邹如政,周水平,安峻青.糖尿病从肝辨治五法.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0):21-22.

11肖玲.糖尿病从肝论治体会.吉林中医药,2004,24(8):11-12.

12王钢柱,段利民,孙书斌,等.疏肝调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0,22(5):336-337.

13王建萍.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60例.河北中医,2001,23(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