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铁投资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深入,民用建筑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为保证施工安全及项目经济效益,需要采取正确管理措施。本文将结合民用建筑施工管理重要性,讨论施工环境控制、机械设备应用、材料运输存放、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意识深化等重点问题,增强管理质量,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现场管理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大力发展,但因为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法律条例,所以工程建设流程一直呈现粗放管理状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没有被最大化发挥出来。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收益,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施工流程,强调制度的权威性。
一、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作用
据我国建筑数据网统计2017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已经达到213953.96亿元,2018年建筑总产值同比上涨,实现237489亿元总产值,且未来10年仍将持续长高。由此可见民用建筑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但是虽然建筑项目数量在持续增加,可工程质量仍有待提升,很多工程管理者不能清楚认识自身职能与重要性,据中国建筑网2018年1-11月问卷调查显示,行业市场中约有35.5%管理岗位人员不能详细了解工作责任,而5.8%的管理岗位人员在日常无法按照制度规定开展每项工作。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决定了受众居住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对施工要求也比较多,例如: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要求,民用建筑采暖体型系数应控制在0.3以下,超出0.3时,应加装外墙保温设计。为保证建筑施工满足现代化行业需求,采取正确、科学、规范的施工管理十分必要,不仅仅能够保证施工流程标准化,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预算开支风险,让工程各个参与主体都能够切实认识到自身责任,建立完整的安全意识,促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正确应用[1]。
二、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重点问题
(一)施工环境控制
民用建筑在行业中占据较大份额,且此类项目往往具有周期性长、施工流程多元化等特点,为保证工作人员操作安全,往往会通过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外围来防护。但是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设置围墙时会出现漏设、疏设等问题。外围防护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施工环境恶劣,影响施工质量与工程进度。水泥作为当前常见施工材料,在浇筑时会使用搅拌机,为减少现场灰尘,需要对应设置扬尘设备。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忽视除灰的重要性,导致现场环境尘土飞扬,威胁人员工作时的健康安全。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环境质量控制工作,做好施工现场调查工作,积极引用环保技术与绿色建筑材料,强光设备应做好遮光处理夜间22点-6点不进行有噪音的施工操作,减少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的影响。清理好施工现场的垃圾,做好地面润湿工作,减少灰尘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影响[2]。
(二)机械设备应用
建筑项目施工时需要应用到大量设备辅助操作,因此对机械设备的正确应用就成为施工管理时的重点问题。很多技术人员在操作机械时不能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导致设备频繁发生质量问题,缩短器具应用寿命,甚至还有一部分机械设备出现破损后没有进行及时维修更换,增加了安全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器具的使用效率。对此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大对设备器具的维修关注,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更换,做好保养工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施工设备机械的应用效率,对现有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编码管理,集成大数据资源库,所有设备机械出库入库均扫码进行,避免遗漏与丢失,发挥机械的最大效能。
此外,考虑到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光污染等问题,在租赁采购机械设备时要选择更加先进、环保的工具。减少机械设备对施工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设备应用的经济性,将“低能耗、“低噪音”作为选择设备的重要标准。考虑设备的适用性与多功能性,依照实际工程特点选择主导机械,辅助机械性能应与主导机械保持一致,避免机械种类的多样性、复杂性,提高设备应用效率,减少大量闲置等问题的出现。
(三)材料存放管理
因民用建筑工期较长,所以往往需要采购大量施工材料,而这一过程中会衍生大量经济问题,如果不能对材料进行正确管理,会导致成本预算超高,加大资金风险。首先,在对材料采购进行管理时,要结合市场动态进行判断,调查供货商资质与历史订购记录,进场材料要做好取样检测。综合经济性与实用性考量,避免因盲目追求“低价”而导致质量不过关。另外,应按照材料消耗情况进行采购估算,根据施工进度控制材料进场,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材料存放应在通风型好、干燥、封闭的空间,避免潮湿环境对材料性能造成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为了满足现代化行业需求,在采购材料时应对应树立责任成本意识,引进BIM管理系统,通过方案建模从评价、核算、控制、策划、责任等方面进行成本深化,提高材料采购成本与活动执行的联系。
(四)管理制度完善
民用建筑是社会群众居住或进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施工时,工作人员应按照项目功能性,将其划分为居住、公用两种类型,并按照建筑实际作用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均衡社会资源的发展。完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施工各个流程,深化责任意识,为工作人员操作提供基础保障。目前,很多施工单位为了缩减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控制力度不严,反而制约施工质量。对此就需要管理者正视制度的作用,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制定完善、全面、科学的管控制度,避免盲目套用成型模板,提高制度与施工的适配度。例如:施工技术审核制度、现场安全审查制度、施工控制制度、事故上报制度等等。
(五)深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民用建筑开展施工的首要责任,但是受到传统粗放式施工模式的制约,当前很多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多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安全警示牌以及安全标语的放置数量较少,或完全没有设置;工作人员进入现场时不能及时佩戴安全帽;施工安全保护网也经常发现破损未更换情况,增加安全事故出现的风险,2018年1--11月,我国工程安全事故数量共计达到698起,死亡人数800人,相比较于2017年增加55起。为保证施工时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深化现场施工时的安全意识十分必要。应尽快对现场安全管理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合理,数量充足,位置规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引用电子技术,在施工现场安装多组数字摄像头,实现对施工活动的在线监控,实现动态化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促进施工安全,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管理者应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进度、安全、质量一并进行。施工现场应指派专门安全员,对施工操作进行规范处理,例如:监督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应该佩戴安全帽,如图1所示。
图1佩戴安全帽进入现场
其次,还要对现场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基础安全知识培训,使其能够认识到安全操作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影响,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最后,要规范安全施工流程,管理者应发挥出自身的责任,遵守工作制度要求,例如:对于所有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要审核其技能证书与相关资格证明,让一切施工操作能够以安全为本,从安全出发。
结论
综上所述,实现科学有效的民用建筑施工管理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支持与信任,不断坚持并为之努力。对于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落实,严格管控材料质量以及进场顺序,做好现场人员调度与安全管理,深化岗位责任意识,让全人员都能够以更加饱满、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吴军华.分析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J].居舍,2019(16):46+37.
[2]黄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4):127-128.